聚焦“贵州绿茶”品牌建设 引领茶产业打通融合发展之路
“好茶是种植出来的,也是加工出来的,更是冲泡出来的。”11月18日,在2021年度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短视频大赛等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嘉民围绕“贵州绿茶品质及品牌建设”作专题推介。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嘉民作贵州绿茶推介。
多彩贵州网记者从现场获悉,2017年,“贵州绿茶”成为全国茶叶类首个省域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开创了全国省级茶叶类地标品牌保护的先河。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为贵州绿茶进入国际大市场打开了绿色大通道。那么,“贵州绿茶”是如何在产品质量标准化、商标使用规范化和品牌集群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制修订贵州绿茶标准
为提升“贵州绿茶”竞争力和发展的差异性,贵州以“在全省绿茶中找共性、创个性”的思路,通过对贵州境内南北东西区域内生产的茶叶产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一芽一叶的茶产品水浸出物均高于40%以上,甚至高达50%。大胆地把贵州绿茶的标准特级、一级、二级的茶产品水浸出物由原来的38%提高到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六个百分点,充分突出了贵州绿茶的个性品质特征。
培育“贵州绿茶”地标品牌集群
为促进贵州绿茶品牌推广和使用,制定了《贵州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在全省28个县(市、区)和北京,上海,山东,武汉,南京设立了贵州绿茶地理标志管理办公室,指导、监督使用贵州绿茶地标,形成了一个以贵州绿茶地标为主导的品牌集群。先后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泰安、潍坊、吉林、兰州等地举办“贵州绿茶”经销商培训班,推介会、品鉴会30余场,培训贵州绿茶经销商5000余人。目前,已授权287家企业使用“贵州绿茶”地理标志,涌现出绿宝石、栗香、兰馨、正德号等企业品牌。
规范“贵州绿茶”门头
组织专业机构编制了《贵州绿茶门头制作规范》的相关标准,号召全国的贵州绿茶经销门店统一挂牌“贵州绿茶”品牌标识门头,截至到今年6月底,已分别在北京、上海、山东、吉林、辽宁等省(市)开设了贵州绿茶专营店200余家。
今年10月,“贵州绿茶”品牌店在山东青岛市茶城揭牌。
举办贵州绿茶冲泡大赛
好茶是种植出来的,也是加工出来的,更是冲泡出来的。结合贵州绿茶品质特征,总结出“多投茶、高水温、快出汤、不洗茶、茶水分离”的“贵州冲泡”方法,出台了《贵州茶叶冲泡指南》标准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在省内外开展了贵州绿茶全民冲泡大赛活动。已分别在省内9个市州及北京、上海、山东等贵州绿茶的主销区举办了20余场贵州冲泡活动,参加人数达到万余人。
近年来,“贵州绿茶”在品牌保护与发展中不断取得成效,接下来,贵州将围绕四个重点方向来提升贵州茶的品质及市场。
首先,坚持开展贵州绿茶加工提升培训,把加工提升深入到“田间地头”,把培养贵州绿茶高级加工技师作为主攻方向。其次,坚持开展贵州绿茶的冲泡活动,以贵州绿茶为主体,带动贵州生产的红茶,白茶,黑茶,抹茶等多茶类的联动发展。再次,坚持质量安全是贵州绿茶的生命线,时刻牢记“宁要草不要草甘膦,坚决不用除草剂”的质量安全底线来维护好贵州绿茶形象。最后,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协会平台”的运作模式,按照“企业商标为主体、省级品牌为基础”的发展理念,实行统一形象,统一宣传,统一展示,统一包装参加国内外等活动。在贵州绿茶品牌的带动下,成长,壮大一批贵州绿茶用标企业,使企业成为连接市场。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