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振兴路:念好发家致富的“品牌经”
“咱们的鸡蛋是初生蛋,不仅口味好,而且富含硒,营养高!”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的一家鸡蛋生产商正在向顾客介绍自家的品牌鸡蛋,吸引了不少采购商围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原产地农产品推介会上,大场镇这样的本地特产品牌纷纷亮相,西瓜红蜜薯,蓝莓、蜂蜜、葡萄、茶叶、果蔬面条……一件件包装精美又颇具特色的农产品吸引着全国各地采购商们的目光。
当天,多家单位纷纷与大场镇签订长期产销合作协议,有效搭建起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强化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近些年,大场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强产业、抓特色、树品牌,已然实现了从“小乡沟”到“富强镇”的转变,说起条小镇的振兴路,离不开一本厚厚的“品牌经”。
立足特色 精准“狙击”
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是大场镇立足当地丰富农业资源,瞄准当下市场对绿色、特色农产品需求的一场“精准狙击”。
大场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着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素有“菜篮子”“粮囤子”之称。此外,西海岸新区最大的两条河流——白马河、吉利河在此汇流入海,因此又有“两水汇秀、果蔬飘香”的美誉。这里的百姓祖祖辈辈种粮产菜,都是庄稼地里的一把子好手,多少年来大场的农产品都是让消费者叫好的品质保证。
好东西就得分享到更广阔的市场平台上去。近些年,大场镇瞄准市场对“优质特色农产品”这一需求缺口,整合农业资源,打造出了一大批“破圈”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牌:盛客隆蔬菜获评青岛农品形象标识、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和国家级绿色食品称号,大场草莓被认定为青岛市第五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试种“超级”甘薯苗打破全区甘薯产业化发展瓶颈……
“目前,我们基地总面积达1800亩,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玻璃温室、拱棚、连栋温室等多种温室设施近百栋,种植蔬菜品种有番茄、黄瓜、茄子、青椒、尖椒等40余种,每年生产蔬菜9500吨。”在大场镇三河埠村的盛客隆现代农业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续还将规划建设盛客隆二期50座温室大棚,产品直送“水兵厨房”净菜加工车间,延长产业链,做强“军供标准”蔬菜品牌。
除了初级农产品品牌帮助百姓和消费者实现了地头到餐桌的对接,大场镇还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华琨生物科技等5家涉农企业,年可加工各类浆果制品1万吨以上。“以产业融合为主线,布局张家大庄高效生态产业园、蔡家村蓝莓产业园等融合发展项目,打造集生产、加工、农旅、科普、养老等全新业态为一体的高端智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周边村庄流转土地2000亩,发展露天蔬菜种植1000亩以上,实现村民就近就业500人以上,土地流转费及劳动力就业增收每年达到1200余万元,产业振兴步伐不断加快。”大场镇武装部长刘在成告诉记者。
如今,以品牌为引领的现代特色农业已成为大场镇发展的一张全新名片。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大场镇还陆续引进了青岛绿之舟花园用品、青橡橡胶、驰锐特动力科技等特色产业项目,形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和。
青岛绿之舟花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展厅
产业聚集 纵深发力
随着特色农产品品牌日益增多,怎样让这些品牌长久健康发展,同时形成更广泛的辐射带动作用,带领更多村民发家致富,成了大场镇的下一步着重思考的“大棋”。
如果说强品牌是大场镇孕育出的一棵棵希望之树,那么产业就是让大场镇最终拥有独立强大内生态的“森林”。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强大的产业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托底。大场镇聚焦乡村振兴,对全镇产业布局、功能分区进行科学规划,通过点的突破、线的连通、面的拓展,带动沿路、沿河全面产业振兴。2020年,该镇在推进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服务保障等重点难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获评山东省“攻坚克难奖”先进集体。
“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打造了3000亩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和12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以‘一区一园’为基础,强化资源、要素整合力度,规划打造大场田园综合体,新培育了华琨生物科技、贝尔曼宠物食品、佳一生物科技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壮大了盛客隆蔬菜、鑫瑞盛禾蓝莓、供销集团高效农业、创惠富民阳光玫瑰葡萄四大品牌产业和恒康茶叶、井戈庄瓜枣等14类优质特色农产品,初步构建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大场镇党委副书记董培岩告诉记者。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今年,总投资5亿元的青岛市级重点项目——华琨生物科技项目一期在大场镇产业集聚区投产,主要从事以蓝莓、蔓越莓为主的小浆果深加工,占地74.36亩,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具备10万吨产能,将成为世界知名的小浆果深加工基地。“招大引强”产业之帆一路昂扬,依托华琨生物科技项目的辐射带动,大场镇又成功引进贝尔曼宠物食品和佳一生物科技两家亿元以上项目,以“集聚效应”打造生态农业深加工新地标,用“工”字诀念好“农”字经,促进本镇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产品原料的自产自用。
今年4月,佳一生物科技正式建成投产。“我们已拥有2项国家专业发明专利,生产工艺采取国际先进技术,在产品深加工品质和纯度上均为同行业前沿。”佳一生物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达产后具备10000吨食品添加剂生产能力,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约100人。
企业向“区”内集中,产业向高端集聚,资源向集约利用……大场镇将“三集”发展作为推进现代产业的“主心骨”,探索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新途径。“目前,大场镇产业集聚区已吸引了20余家企业入驻,产业集聚优势初显,推动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向镇驻地加速流动,初步估算,可新增用工岗位1000个以上,新增税收3000万元以上,全面激发镇域产业发展活力,促进本地农民就业增收。”大场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赵玉峰介绍说。
创惠富民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
大场镇的振兴路,离不开丰厚农业资源的好“地利”,也赶上了民族振兴大时代的好“天时”,同时也是高质量党建引领、百姓团结奋进结出的“人和”之果。多年来,大场镇结合镇域实际,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聚焦组织建设、聚力产业发展、聚效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富民强村水平,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特色振兴路。
随便在大场镇的村子走一走,都能看到村干部扎一线、扛责任、带着百姓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身影。凤凰庄村党支部书记徐利牢记总书记“钉钉子精神”,稳扎实干,迎难而上,带头领办合作社,一年多时间集中流转土地700余亩,新上草莓、木耳等现代农业大棚100多个,村集体增收突破50万元,产业的提升,带动了村庄组织、人才、生态、文化的全面振兴,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在凤凰庄示范引领下,大场镇特色产业村庄达到1/3以上,集体可支配资金达10万元以上的村庄达到70个,村民年均增收20%以上。
在大场镇党群干部群像中,既有徐利这样经验深、技能强,致富不忘乡亲的典型。也有年轻干部徐勇这样观念新、思路宽的大学生基层干部代表,可以说,大场镇把村党支部书记“领头雁”效应发挥到实处,通过扎实推进“一村一业”,培育形成南辛庄草莓、刘家疃蓝莓、宋柳沟花生等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三农’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大场镇组织委员刘本军表示,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协调服务、组织发动作用,大场镇按照“党支部+”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支撑、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发展新路。
渊深而鱼生,山深而兽往,大场镇用田间地头的“土疙瘩”打造出有特色、有实力的品牌集群,不断吸引着更多优质资源进入这片土地,更开阔层面的一二三产业融和也在这片土地上持续深入,昔日小镇如今可是“虎虎生风”一派生气。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