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字号”水果销往五大洲: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提升品质打造区域品牌
“五年来,我们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厂房面积从2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万平方米,今年8月,还建成启用了梅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石扇园区。”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梅州市兴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绿感慨万分。
这是梅州农业赶考路上的一个缩影。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梅州市依托好山好水,积极引导种植特色高效经济作物,进一步做大做强梅州特色农业产业,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寿乡水等“梅字号”农业区域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科技赋能
农产品质量越来越稳
深秋时节,大埔蜜柚早已完成采摘,柚农们正忙着修剪枝干、追肥。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双髻山种植基地内,气象监测设备、土壤墒情监测仪器等智慧农业设备正在工作,实时反馈农作物生长的地力、湿度等相关数据。“通过实施大埔县蜜柚产业园‘5G+农业大数据’平台项目,我们实现了柚园的精准化管理,种出来的柚果品质更加稳定。”顺兴种养董事长邓展华说,以前种柚果主要靠经验,现在有了科技加持,柚果品质更加统一。
在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大山深处,一条银白色的运输轨道穿过茶园,向山上延伸。“以前茶叶和农资运输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自2020年建成山地轨道运输机后,人工成本大大降低,运输也更加高效安全。”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国清表示,这个轨道运输系统全长1000多米,最大运行坡度约60度,单次可运送货物600斤,主要用于山地农资、茶叶鲜叶等运输工作。
在梅县区丙村镇溪联村的稻丰实业稻鱼共生基地里,收割机在田间来回作业,500亩晚稻收割已过半。“我们基地已经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完善了统一机耕、大棚育秧、机械插秧、无人飞机统防统治、机械收割、机械烘干、机械入库等全程配套服务。”该基地负责人邓晓明表示,粮食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大大解放了农民的双手。
农业发展,必须走好现代化之路。梅州如何答好现代农业的“智慧答卷”?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梅州市通过抓园区、抓产业、抓科技、抓市场、抓资金等措施,强化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高标准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创建了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所有产业园内农业总产值达到162.62亿元,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1万元。2020年,梅州市申报的广东金柚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走出围龙
“梅字号”品牌越来越响
11月中旬,梅县区石扇镇建新村的柚果大都已采摘下树,梅州市兴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仓库里,柚果堆积成山。11日,专营水果出口的李照环来到这里,实地查看即将装箱出海的柚果。
“五年前,我开始做水果出口生意时,就有海外客户点名要梅县金柚,经过多方实地考察,我决定跟兴缘农业合作。”李照环说,起初他只订了10万斤柚果,后来客户反馈好,便逐渐加大柚果出口量,今年他已经订了80多万斤柚果,主要销往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出口的农产品,对品质要求非常高。”林绿说,以前的柚农为了追求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导致柚果个头大、品质却欠佳。2015年,他创办兴缘农业,坚持使用有机肥,不使用高毒的农药和除草剂,科学管理柚园,并向柚农承诺,只要质量好,便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以质论价成为柚农的共识,梅县金柚的品质越来越好,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我们企业也享受到了品牌红利。”林绿告诉表示,如今,兴缘农业的柚果种植规模从200亩增加到1600亩,年收购柚果量达3000多万斤。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梅州市共有出口注册柚园29家、包装厂18家,出口销往美国、澳大利亚、欧盟、东南亚、非洲以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梅州柚持续拓展国际市场,大埔蜜柚更是在9月实现首次出口美国。
据市农业农村局消息,近年来,梅州市以“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称号统领农业品牌,积极制定并印发《梅州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启动梅州柚公共标识,开展“梅州柚”进央视专题宣传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梅州分会场庆祝活动、中国柑桔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梅州柚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第三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等活动,进一步打响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寿乡水等“梅字号”农业区域品牌。2018年,“梅州柚”品牌以227.5亿元的价值荣登“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榜首。据统计,至2020年底,梅州市有193个农产品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含确认或备案入库),梅县金柚、大埔蜜柚等14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1个产品入选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18个农产品获地理标志认证或地标保护产品。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