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赋能激活县域商业一池春水
近年来,陕西省武功县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电子商务为牵引,积极抢抓“互联网+”“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形成新格局等机遇,着力强保障、夯基础、抓增收、促消费,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县域商业体系加快构建,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特别是以电子商务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壮大,2020年电商年销售额突破46亿元,对GDP贡献率达到10%以上,有力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买西北·卖全国”模式成为全国县域电商发展“八大模式”之一,县域农产品电商排名全国第五、西部第一,2021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四轮驱动”强保障
一是高位推动优服务。从2013年就开始谋划发展电子商务,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电商服务中心,全面运作电商发展;创新建立了“一个领导包抓一个企业帮一把、一个部门办好一件实事推一把、一个镇办培育一个产品添一把、一个村找出一个领路人带一把”的“四个一”服务机制,形成了层层包抓、各级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政策拉动强支撑。印发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配套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管理制度》《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验收制度》《关于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电商企业助推三个经济发展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为县域电商助力农村商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三是资金撬动促孵化。县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电商发展扶持基金,积极争取2000万元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推动陕西首个“智慧县域+普惠金融”蚂蚁金服项目落地,为电商企业孵化提供资金保障。四是监管联动保质量。强化品质管控,建设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做到农产品“触网”必检测。加强源头治理,城乡联动打击农村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建立猕猴桃追溯体系,通过二维码可查询到企业、质量检验报告等详细信息,让广大消费者买得舒心,吃得放心。
“三网融合”夯基础
一是打通交通网。充分发挥位于中国版图中心区域优势,争资金、跑项目,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好”目标,健全完善县域路网,先后实施了108、344国道和西宝中线、北线等重点交通项目,新建、扩建30多条市政道路,实施火车站提标改造工程,最大限度畅通内循环、提升外循环,夯实电商发展和商业体系建设路网基础。二是完善物流网。突出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两个重点,吸引“四通一达”等40多家物流公司在武功设立机构,规划了15条物流配送线路,建成了8个镇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和95个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快递成本优势明显,电商服务对全县183个行政村全覆盖,村级配送率达到了100%,包裹寄送实现县城、镇村双向半日达。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引进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龙头建设产地仓、供应仓,农产品出村进城能力不断增强。三是搭建商业网。坚持把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为编制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持续优化县域商业布局。先后引进了大润发、杨凌兴良友等大型商贸企业,培育聚家、好又多等本地连锁商贸品牌4个,建成县城综合性商超3个、农产品专业市场1个,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网点76个,加速构建贯通联动的三级商业体系。
“五个一批”促增收
一是包装一批农特产品。把数字作为“新农资”,坚持用电商消费“大数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需种养、定制生产,大力发展“3+X”富民产业;实施“武功优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建成了有机草莓和无公害蔬菜种植,泰和乌鸡养殖等基地。全面挖掘地域特色,改进提升传统工艺,推动发展锅盔、麻花、石磨面粉、手织布、刺绣等本土产品深度触网,倒逼传统产业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二是打造一批拳头品牌。通过专题推介、县长代言等方式,精心培育“武功小子”猕猴桃等区域公用品牌,申报武功小麦地理标志品牌。积极打造本土特色品牌培育,倪家”锅盔、普集烧鸡、苏绘和馨绣手工艺品、“米豆儿”大瓜子、西域美农等多个品牌享誉省内外,有效提升了农副特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培训一批电商人才。实施免培训费、食宿费和补贴车费的“两免一补”电商培训工程,先后与阿里巴巴、共青团中央、陕西省电商协会建成淘宝大学武功培训基地、全国青年电商培训基地、陕西省电商培训基地,与共青团陕西省委发起了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人才培训,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91期,受众18.66万人次。四是吸纳一批群众就业。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扶持西域美农、鲜生云仓等各类电商企业、快递企业410家以及陕果集团、绿益隆、金红叶、金沙河、龙门食品等一大批上下游生产、种植企业落户发展,安置10.5万多名群众就近就业。五是发展一批微商旺铺。严格落实办公场所、注册登记、传递货源信息及上传产品、免费培训人员、上网的“五免”扶持政策,一个网店从孵化到营业仅需10天时间,培育个体网店1200余个、微商3200余人、孵化出一批直播网红和农民主播,父子店、夫妻店、姐妹店等网络小店遍地开花。
“三大赋能”活消费
一是“政策+”赋能消费生态。落实购置电脑和订单打印机、接通网线、提供物流货架、帮助策划包装农产品、装修网上店面、代办营业证照、上传产品照片、提供网店货源、代为发货“十个免费”服务政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农村“夫妻老婆店”“物流合伙人”“邮政驿站”等,叠加“商业+生活服务”等功能,努力构建乡村15分钟“购物圈”。二是“服务+”转变消费方式。利用专题培训、资金奖励等方式,培育了一批乡村小店“金牌店小二”,帮助村民尤其是留守老人代购家具、大件电器等商品;通过家门口代销、农村快递推动农特产品“上行”。三是“活动+”激发消费潜能。到镇村举办“国家扶贫日”“农民丰收节”“产品推介会”等消费下乡进村活动,将好产品送到田间村头,让工业品、手工品“下行”,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利用淘菜菜、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多个社区线上平台,镇村收集、县城销售,推动农副产品消费县内畅销,让县域消费活起来、火起来。(陕西省武功县人民政府县长 姚俊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