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平坝区:“稻+N”生态模式下的新“稻”路
一亩田收三“茬”。近期,在黔坝米业有限公司示范点,水稻早已收完,稻田里分区养殖的鸭和鱼活蹦乱跳。“鱼稻共育,鸭稻共生”,这是平坝区打造特色有机食品,闯出有机水稻新路子的实践。
今年,平坝区以有机水稻种植为主,试水“三物共生”种植模式,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有机水稻种植户积极性,不断扩大有机水稻种植面积,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采用微生物防治,没有污染,能较好地防治害虫;鱼和鸭产生的粪便肥土,还提高收入。‘三物共生’能提升大米品质,推动粮食生产绿色、无公害。”黔坝米业的负责人肖家清说,并算起了账:今年,黔坝米业种植100亩“三物共生”试验田,秋收后,每亩稻谷产量1200斤左右;养殖500只鸭子,每只售价100元;3000斤鱼,每斤可卖25元。
同样,在贵州昊禹米业有限公司,采取“三物共生”所产的有机大米畅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我们采取‘稻+鸭’‘稻+鱼’生产模式,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全程采用绿色防控、人工锄草,生产的有机大米品质好,市场十分畅销。”贵州昊禹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说。在白云镇平元村1240亩的基地上,该公司配套养殖鱼、鸭。
杨勇说:“在‘稻鸭’‘稻鱼共生’模式中,鸭子和鱼为稻除草、增肥,稻为其供饵、遮荫、避害,达到绿色生态养殖的效果,一片水稻田便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圈。”
坚持绿色、有机,昊禹米业在有机水稻上闯出新天地,今年刚收完水稻,在申请有机认证时,179项检测指标全部达标,获得第三方认证。“有机产品,不仅保证粮食安全,也提升产品附加值。”杨勇说,通过“稻+N”模式,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
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平坝大米一直是平坝区优势品牌,今年,该区以市场为导向,推广“三物共生”新模式,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平坝大米地标品牌,整体提升平坝大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逐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立足平坝大米优势,我们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大米,做健康产品,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平坝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大海说。
瞄准高端市场,平坝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试点突破,以白云镇、羊昌乡等为重点抓好“三物共生”示范点打造,提升水稻有机种植和集约化水平。通过企业带动,农户根据企业指定的优质品种进行播种,按照企业指定的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企业订单收购,统一加工、包装销售,构建有机大米生产闭环链条。
如今,平坝区优质水稻种植达13万亩,“稻+N”逐渐成为农民种地的“新时尚”、增收的“新法宝”。
平坝区委书记唐友波说:“守好人民群众‘米袋子’,我们做优平坝大米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三物共生’模式,走绿色、循环、高端发展之路,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平坝大米地标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含金量,形成区域特色,推动平坝大米高质量发展,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