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小珍鲜做成大产业 看这个海边小县征服饕客餐桌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1-10-27

 1635238826221_6177c3aa159bb86a44e4bab8.jpg

图为宁海游客拿着刚抓上来的青蟹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尤才彬 摄

秋风起,海货多闹嚷,一样鲜货让浙江人念念不忘。文豪苏东坡以其佐诗,趣谈“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赶海人则有“八月蝤蛑抵只鸡”的说法,终日的辛劳被丰收慰藉,其中的蝤蛑,便是青蟹。

东海三门湾畔,今年好事频传,宁波突破青蟹规模化育苗的“卡脖子”难题,苗种破千万只大关,创下全国第一。宁海跨省借地养殖成功,全国首次实现了东海青蟹在内陆“安家”,亩产量是宁波的好几倍,打开产业新空间。

一只蟹的成长是宁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宁海打造“宁海珍鲜”品牌,青蟹、蛏子、白枇杷能区域美食已从浙江走向全国,征服了饕客的餐桌。

 

 1635238827039_6177c3ab159bb86a44e4baba.jpg

图为宁波宁海旗门塘青蟹养殖塘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尤才彬 摄

缘起,危机中绽放产业之花

有人说宁海小海鲜产业,是大自然的“馈赠”。时隔24年回头再看,那场由自然灾害带来的被迫转型,正应了古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97,一场巨大台风侵袭三门湾。“三门湾的青蟹养殖产业是台风刮来的。”宁海一市镇养殖大户陈刚满回忆,一场台风让海水倒灌,土地严重盐碱化,传统作物都无法继续耕种。

台风断了生计,如何另寻出路?宁海县面临选择。通过充分调研,宁海建起近120公里标准海塘坝,6万多亩沿海滩涂上,村民起早贪黑投工投劳,一锄一铲之下,当地青蟹养殖规模迅速扩大。

三门湾水系发达,众多溪流雨季夹带着大量养分入海,致使近海水质肥沃,盐度适中,饵料生物丰富,最利于海水生物的繁殖生长。

2017年,青蟹产业大镇一市镇的“一市青蟹”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生态保护地品牌保护评定,以陈刚满“蟹大人”为代表的一系列区域品牌逐渐也在市场站稳脚跟。陈刚满首创了“蟹公寓”,青蟹搬进工厂后,配送成活率从80%提高到95%以上;宁海推广的“低坝高网”养殖技术也将青蟹亩产提高到250斤。“抱团取暖建立品牌效应是宁海蟹农的共同目标。”一市镇党委书记胡卿介绍,多条腿走路,一市还深挖青蟹深加工、延伸青蟹产业链,开发出软壳蟹、醉蟹、红膏炝蟹等深加工产品。

这个“台风刮来的产业”不再飘零,扎下根基逐渐发展壮大。

出圈,用创新拓展赛道

产业壮大,“人多塘少”的现象逐渐显现。在宁海,海塘一度成为稀缺资源身价翻番,即使青蟹价格逐年高企,农户的养殖效益却依旧在低位徘徊。产业发展受空间制约,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将眼光放远,一场“出走”势在必行。锚定内陆深耕国内,借助科研力量,宁海人把东海青蟹游到了渤海,滩涂蟹也能生长于内陆盐碱地。稻田养蟹、跨省养殖……宁波青蟹在国内出圈的过程,也是养殖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新空间不断打开的过程。

半个月前,宁海一市镇的华大海昌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户邬海明等人,前往山东烟台,去收获第一批量产的“跨海”青蟹。

今年5月,“华大海昌”在山东烟台租了1000亩滩涂和“水汪子”饲养宁海青蟹。“蟹苗由我们提供,让当地的农户来养,养大的蟹我们以每只五六十元的价格回购,再卖到宁波市场。”邬海明说道,如今,这批青蟹已长到四两多一只,但当地养殖户第一次养青蟹,不敢抓,也不会包装,他们紧急去援手。

邬海明算了一笔经济账:“山东海塘租金不到宁海的一半,贝壳类等青蟹喂养食材也便宜,粗一算养殖成本只有宁海的三分之一!”去年,“华大海昌”已在山东试养了2000余只蟹苗,没想到最后收上来1400只成蟹,成活率高达70%,亩产量是宁海的好几倍。这一发现,促使公司大胆北上养蟹。“我们还准备把青蟹养到辽宁的滩涂去。”青蟹养殖区域不止从三门湾扩展到了渤海湾,还一路向内陆延伸。去年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技术团队把宁海的青蟹养到了黄河边的河南省延津县盐碱地里,首次实现了东海青蟹在内陆“安家”。

 

 1635238829415_6177c3ad159bb86a44e4babe.jpg

华大海昌育出的青蟹苗。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尤才彬 摄

未来,小珍鲜也有大前途

将青蟹养到天南海北,前提是突破苗种繁育的难关。以往,受限于生长环境,长江以北就难见野生青蟹的活动踪迹。但人工育苗、性状选育优化后的青蟹适应性极强,这为青蟹养殖开辟新天地创造了可能。

去年,“华大海昌”在国内首次实现青蟹规模化苗种繁育,今年该公司育出的2100多万只蟹苗一上市就被一扫而空。

脑袋活络的宁海人,还善于在市场上做文章。提起陈刚满的“蟹大人”品牌,不少蟹农和经营户都知道。近两年,搭上社交电商和社区团购的快车,陈刚满每年能卖出30万只青蟹。他的野心,是将青蟹产品标准化。陈刚满说,如今高档青蟹论只卖,一只34俩的青蟹能卖到75元。

专注源头技术,宁海小而精的农业品牌多点开花。

2018年,宁海建立“宁海珍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面向社会征集确定了白枇杷、青蟹、蛏子等9大类首推产品,后期联合乡镇(街道)带领运营团队走访产业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好的农业主体,洽谈签约合作供应商1631家。“宁海珍鲜”数字化平台,已开发网络ERP系统、智能提货系统,整合防伪溯源系统、企业微信商城、基地可视化监控、抖音企业账号,上架当季水果、非遗甄选、臻品茶叶、水产海鲜、美味佳酿、粮油豆品等农副产品1637种,截至目前累计销售额达1900余万元,其中自营销售额近200万元。

鲜货闹滩涂,小珍鲜或将踏上更远的征途。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