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春山半是茶
青山碧水吐新芽,又是一年采茶忙。近日,在绿茶主产区浙江,多地呈现出“春山半是茶”的景象。建行浙江省分行根据茶农的实际需求,通过设计专属金融产品、提供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助力“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特色产品促发展
清晨的天台县石梁镇,薄雾缭绕在千亩茶园间,茶农陈夏妹蹲下身子,轻轻捻起一片嫩芽,嘴角扬起笑意:“今年的春茶长势好,收成有保障了。”
去年此时,陈夏妹还在为手工制茶效率低发愁。全家5口人昼夜赶工,一天只能炒制20斤干茶,稍不留神火候一过,整锅茶叶就废了。2024年底,来自建行台州天台支行的50万元“台富新农创业贷”给陈夏妹带来了转机。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她购入全自动杀青机、揉捻机和烘干机。现在,她的茶厂日产干茶200斤,由于茶叶品质稳定,还被列入“天台山云雾茶”核心供货商名单。
结合当地特色茶产业,该行定制多款特色产品。赤城街道“云端茶社”负责人周国强通过“台富文旅贷”获得了500万元授信,将老茶园改造成茶旅综合体。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体验采茶、炒茶,还能住竹林民宿,品尝茶香红烧肉、龙井虾仁等特色菜。街头镇后岸村在200万元“台富强村贷”支持下,建起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并与当地龙头企业签订包销协议,另有12家茶企引入物联网系统,通过“农信云贷”享受利率优惠。
从茶商到茶市
淳安县目前共有茶园18.8万亩,面积和产量都位居杭州市首位,茶产业也是该县最传统、收入最稳定、惠及面最广的富民产业。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淳安县茶园进入春茶采摘期。采茶工起早贪黑忙着采茶,茶商也相继忙碌起来,收购、炒茶、洽谈订单,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建行这50万元贷款可真是帮了大忙,收购鲜叶的资金一下就有着落了!”淳安县千岛湖茶叶市场内个体户李先生难掩喜悦。李先生多年来专注于收购鲜叶并精心加工,经营的门店是鲜叶变为茗茶的关键“加工厂”。今年春茶采摘前,眼瞅着市场上日益紧俏的鲜叶,李先生心急如焚,可是手头资金有限,难以大量收购。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建行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淳安县大力推进千岛湖茶品牌宣传建设,经济效益不断凸显,茶产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为帮助当地茶商缓解资金压力,建行淳安支行创新开发了“淳安县茶叶市场”融资服务方案,采取信用、保证、抵押、质押或组合担保等方式,为企业“量体裁衣”,设定不同贷款方式,破解融资瓶颈。“淳安县茶叶市场”融资服务资金投向涵盖茶产业全链条,可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截至目前,“淳安县茶叶市场”融资服务已投放贷款6笔,累计金额560万元。
“小茶叶”成“大产业”
走进浙江开化龙顶茶文化园,茶农正忙碌地采摘今春的第一茬嫩芽。在这片被誉为“中国绿茶金三角”的沃土上,一片绿叶托起一方产业,也见证着一家老字号茶企与金融力量的“双向奔赴”。
“老字号,匠心茶。”在益龙芳茶业有限公司的展厅内,董事长余华军轻抚一罐印有“溯源码”的龙顶茶时如此介绍,“客户扫码就能看到茶叶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信息,这就是我们对品质的承诺。”
益龙芳始创于1941年,历经三代传承,始终以非遗技艺为魂。炒制龙顶茶需在24小时内完成手工轻揉、三次理条等7道工序,“多一分则过,少一分不足,这是机器替代不了的匠心。”余华军说。
与此同时,益龙芳创新“茶叶+”模式,以“智慧农业+观光旅游+私人定制”开辟新赛道。游客不仅能体验采茶制茶,还能通过APP实时观看自家定制茶园的动态。“过去卖茶叶,现在卖体验、卖文化,附加值翻了两番。”余华军感慨。
春茶采摘季,资金周转曾是茶企的“心头难”。“收购茶青、支付人工、扩大生产,处处要花钱。”今年2月,余华军正为经营资金发愁时,建行开化支行主动上门,帮助企业申请了280万元抵押快贷。“这笔资金稳住了生产线,更稳住了茶农的心。”余华军说。
如今,益龙芳带动周边2000余户茶农年均增收2万元,其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开化县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真正实现了“绿叶子变金叶子”。
近年来,建行开化支行为茶企推出“龙顶茶贷”“云税贷”等产品,为当地茶产业授信超5000万元,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将金融活水注入种植、加工、销售等全链条,助力“小茶叶”成长为“大产业”。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