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茶文化遇上新科技 ——探寻杭州余杭区径山茶的破圈之路
“天下抹茶出径山,一脉相承永流传”。4月16日,由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杭州径山茶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行业协会联合承办的“2025径山茶北京品鉴会暨径山智能抹茶机首秀”活动在北京举行。
作为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余杭区径山茶不仅是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更是余杭3.7万余名茶农致富梦想的寄托。2024年,径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跃升至35.69亿元。而承载着径山茶宴非遗智慧的径山抹茶,凭借智能抹茶机的创新研发,首次实现了千年茶艺的标准化呈现。
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以茶为媒,以茶会友,是这次径山茶北京品鉴会的主题。这场以茶文化为纽带、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盛会,不仅呈现了千年径山茶的醇厚底蕴,更通过江南茶艺与智能设备的创新融合,为传统茶饮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展现出茶文化现代化表达的更多可能性。
“喝一杯好茶,交一个朋友。喝一杯好茶,分享一份情谊。径山茶就是带着这一份情谊来到北京。”杭州市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锋向与会嘉宾表明来意,“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杯美味的径山茶,向北京传递出美好的禅意茶生活。”
在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中,径山茶以“守正创新”之姿,通过智能设备——径山智能抹茶机,实现宋韵点茶技艺的标准化传承,为传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从手工点茶八分钟到机器制作三分钟,这不仅是效率革命,更是文化传播方式的质变。”杭州径山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施鸿鑫在推介环节介绍,智能抹茶机通过胶囊投料、智能控温、仿古茶筅等创新设计,既能完美复刻茶艺师九成功力,又可制作抹茶拿铁等新式饮品。
国货茶饮破局出海
作为宋韵点茶鼻祖,2022年“径山茶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几年,新中式茶饮大火,门店开遍大街小巷,市场规模超千亿元。而千年的径山抹茶,却停留在一门“小众”的手艺活。很快,施鸿鑫意识到,这一杯千年抹茶,要搭上新中式茶饮的快车,成为规模化的产品,必须借力新“武器”:智能化设备。
过去,高难度的点茶技艺,不是人人都能“上手”。即便掌握了技艺,茶艺师的技法水平不同,难以标准化,成了抹茶文化推广的阻碍。而今,从一门手艺到一款成熟的产品,不过是一台智能抹茶机的距离。
“近年来,宋韵文化的广泛传播,径山抹茶的人气越来越高。公司选择了新中式茶饮的赛道,看好茶饮的大市场,通过抹茶机来推广传承茶文化。”施鸿鑫说。
这台凝结新质生产力的设备由杭州径山茶发展有限公司历时两年联合研发,攻克低温研磨等技术难关,相关专利达17项。
目前,“送机器+卖胶囊”的商业模式已成型,杭州径山茶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惟一抹茶胶囊制造商,正加速布局餐饮、茶饮门店及家用市场。
从“一叶生”到“百业兴”
一口好茶的背后,沉淀着生态茶园的自然馈赠、科技种植的匠心打磨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基因。近年来,余杭区秉持“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实现了从“一叶生”到“百业兴”的嬗变。径山茶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文化名茶、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名茶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除了多元的产品,余杭区在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同时,还将生态茶园、千亩花海、红色文化、人文景区等重要核心景观串联在一起,让“茶产业”与“旅游业”抱团,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茶旅线路和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径山茶的魅力。
通过“茶文旅”融合,2022年,余杭区径山镇全年旅游总人数达510万人次,旅游收入3.2亿元;2023年,“径山茶宴”获评浙江省创建级文旅融合IP;2024年,径山镇成功入选“中国十大茶旅目的地”。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建中表示,不仅是北京,智能抹茶机已陆续启程发往全球茶道机构,这趟跨越千年的茶路新程,正续写着“茶和天下”的当代篇章。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