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千年母树“吐”新芽 淳安鸠坑“三茶”融合激活共富密码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程海波 汪毅华 倪明娟 更新时间:2025-04-21

“茶王不摘叶,茶树不下青。”近日,身着素净衣衫的淳安县鸠坑乡茶农们,聚拢在海拔600米古茶园的“茶树王”旁。简朴而庄重的祭祀仪式之后,茶农在这株树龄逾800年的“鸠坑茶树王”上,采下今春第一捧嫩芽,正式拉开了今年鸠坑茶采摘季的序幕。

直径达11米的树冠下,“鸠坑群体种”“鸠坑早”“鸠16”“鸠20”“鸠白一号”等二十余种茶叶一字排开,这些“鸠坑种”孕育出的优良品种后代,在向“茶树王”致敬的同时,也共同书写了一片叶子的千年迁徙史。

“虽然茶树王每年产青叶并不多,但它的意义远超产量。”茶学博士、鸠坑乡乡长邵淑宏轻抚“茶树王”的树干感慨道,“它是鸠坑茶的‘活化石’,更是古老茶乡‘三茶’统筹发展的文化血脉之源。”

“母亲茶”的文化基因密码

鸠坑茶的历史,藏在泛黄的典籍里,始于汉,盛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清,一句“睦州之鸠坑,极妙”浓缩了历代文人茶客对鸠坑茶的咏颂。1984年,得上天厚爱又集合了诸多优秀基因的“鸠坑大叶种”脱颖而出,成为首批通过国家级认定的十大有性系茶树良种之一,并再次声名远扬。

茶脉即文明之脉。中国茶文化研究的资深学者、著名作家王旭峰曾在《鸠坑种母亲茶》一文中写道,“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了,一桩风物溯源其上,动辄便是千百年,鸠坑茶身在其中,在中国式的寻常中闪耀着独特。”

鸠坑茶之所以与众不同,真正的价值还在于它的功在当代,并且继承光大着文明瑰宝的精华。2020年发布的《鸠坑茶种族谱图》显示,鸠坑茶不仅在浙江省内其他地区及国内山东、江苏、安徽等多个省份广泛种植,还被日本、越南、几内亚、阿尔及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引种,成为中国农业与世界交流的“绿色使者”。而2003年,50克鸠坑单株茶籽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太空育种,更让这片叶子的生命密码与星辰大海相连。

前不久,国民奶茶品牌“香飘飘”在杭州龙井核心产区落地的“超级茶园”,选择了鸠坑种龙井茶。这一比“老龙井”群体种更古老的茶种,被茶学界称为“龙井祖师爷”——从唐代18棵御茶树到现代当家品种“龙井43”等,或许都携带着延续千年的鸠坑基因。

时光荏苒,历经千年茶香熏染,鸠坑茶更以各种非物质形态,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使淳安在漫长岁月中历练而成的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

每当一年春风吹遍江南,鸠坑源里碧绿如染的条条茶丛之上,又长满了新绿茶芽,漫山茶歌起。

“三茶”融合激活共富密码

如同古茶树“吐”新芽,如今,鸠坑乡正以“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融合破题,探索走出一条“以文兴茶、以技强茶、以茶富民”的振兴之路。

2023年,具有涵盖茶史展陈、非遗体验、学术交流、“鸠坑寻踪”茶旅线路介绍等功能的鸠坑茶博馆新馆正式启用。展馆以“贡茶鸠坑·龙井祖庭”为核心,系统呈现了鸠坑茶自唐代列为贡茶至今的千年脉络,不仅是鸠坑茶“历史基因-生态智慧-产业动能-文化符号”四位一体价值体系的展示窗口,更发挥了以创新模式激活茶产业链的作用。

“茶文化浸润千年风骨,茶科技点亮创新之光,茶产业织就富民纽带,目前,鸠坑乡是淳安唯一一个茶园大面积亩均收入超万元的乡,全乡茶叶产值近亿元,农民茶叶收入占总收入的60%70%,‘绿叶子’真正成为鸠坑乡茶农的‘金叶子’。”鸠坑乡党委书记郑智忠介绍说,凭借全乡9790亩茶园面积,该乡近年来采用“龙头+大户+村集体+茶农”鸠坑共富模式,大力推广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了全域茶园有机化管理和统防统治全面覆盖,全乡茶园有机认证2390亩,绿色认证870亩。

截至目前,鸠坑乡已培育1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龙头企业和5家县级龙头企业,构建起完整且高效的产业生产体系,并成功招引入驻省科技小院1个、市级专家工作站5家、省市级博士创新站3家。与此同时,鸠坑乡还以“鸠16”“鸠20”等优良茶树品种为核心,新建或改建了300余亩良种基地,从源头锁住品质与产量,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今年,我们在持续扩大茶园有机认证面积、做深做精夏秋茶利用文章等基础上,还将打造集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茶艺休憩、茶研学交流于一体的沉浸式茶廊,以‘茶树王’文化内涵,引领茶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郑智忠表示,鸠坑乡的振兴之路,既有历史的醇厚,更散发着科技与创新的清香。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