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散叶飘零”到“抱团生金”
春日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枫岭村,山间云雾缭绕,连片茶园如绿毯般铺展。茶农沈炳松挎着竹篓,手指翻飞间嫩芽轻落,脸上笑意盈盈。“以前卖青叶得赶早占摊位,现在茶厂敞开收,价格还比市场高。”他口中的茶厂,正是中泰街道“未来茶乡”产业链党委牵头打造的共富工坊。这片曾以散卖为主的“绿叶子”,如今通过党组织引领下的片区化组团发展,蜕变为带动八村共富的“金叶子”。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抱团才能把产业做大。”枫岭村党支部书记邵金卫指着茶山感慨。前不久,以枫岭、双联、泰峰三村为核心,中泰街道成立“未来茶乡”产业链党委,下设3个茶产业党支部,联动重点茶企、合作社、茶农等N个主体,采取品牌宣传、栽培技术、加工标准、茶叶包装、茶文化标志标识、茶产业行业监管“六统一”。
如果说产业链党委是通过组织架构层面,将中泰街道南部八村拧成一股绳,那么今年初,八村又往前一步,正式合股成立杭州余杭中泰云谷乡村有限公司,可谓神形兼备,真正坐到了一条板凳上想发展。成立公司不难,关键谁来运营,怎么运营?枫岭村的“乡村CEO”唐梅红受聘成为“强村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这让大伙儿都吃下了“定心丸”。
对于唐梅红而言,亦是欢喜不已。“以前,几个村子各干各的,现在资源、客源、人才共享,对于运营主体而言,地域大了,资源自然更丰富了,可以围绕茶叶这一核心,有更多文章可做。”唐梅红摊出规划图,这头要改成茶舍,那边要用茶园观光小火车串联,再通过稻田艺术节、古法茶艺体验等农事节庆和活动,引得八个村的村书记个个兴致盎然。
眼下正值春茶季,在枫岭村,随着茶叶零星冒芽到大片开采,丰岭茶厂内一条智能化的生产线也由此开足马力。鲜嫩的青叶经过摊青、杀青、回潮、辉锅等工序后,摇身一变为包装精美、品质上乘的商品。茶厂负责人李琦细细算了一笔账,统一加工后,茶农从以售卖青叶为主,逐渐向售卖干茶转变,相较以往,茶叶均价提高30%左右。
此外,产业链党委还不断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在枫岭村乌龟山,小朋友撸起袖子体验古法造纸;在双联村,游客跟着非遗传承人学炒茶;在泰峰村,亲手采摘鲜嫩的茶芽,感受指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过去卖茶叶,现在卖风景,村集体年收入大幅增长。”双联村党支部书记胡利祖眉开眼笑。
从“各扫门前雪”到“片区组团干”,中泰街道的实践正是余杭“共富新乡村”建设的缩影。今年以来,该街道八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600万元。“党组织链起资源,产业链提升价值,人才链激活动能——这就是我们的共富密码!”中泰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波信心满满。如今,更多“绿叶子”正在余杭的青山绿水间,书写着“金叶子”的共富新篇章。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