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特产”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这对于黄山市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黄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将“土特产”打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理清家底
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全面梳理乡土资源。黄山市的“土特产”资源丰富多样,涵盖自然、文化、社会、产业、人力等多个方面。可按照乡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产业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六个部分,深入全市乡村进行全面调查和梳理,编写黄山市乡土资源名录。这不仅是对黄山市乡土资源的一次全面盘点,更是为后续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
二是精准定位特色资源。在完成乡土资源名录的基础上,将黄山市的乡土资源与全国乡村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黄山市乡土资源的独特之处。将特色资源分为已形成特色、拟打造特色和有潜在特色三个部分,结合乡土资源的分类,编写黄山市乡土特色名录。通过精准定位特色资源,能够为黄山市“土特产”产业的发展找准方向,避免盲目跟风和同质化竞争。
三是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依据乡土资源名录和乡土特色名录,按照一二三产分类,进一步编写黄山市乡村产业名录。通过构建完善的乡村产业体系,明确各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为乡村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指导。
科学规划
明确发展方向
一是结合政策与实际制订规划。结合黄山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和美丽乡村“五微”建设,根据黄山市的实际情况,按照近期、中期和远期,对现有乡村资源开发进行科学规划。近期可以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解决当前制约“土特产”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中期可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黄山市“土特产”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远期则可以着眼于产业融合和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土特产”产业品牌。
二是创新思路挖掘市场潜力。重点关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老龄化市场和大健康市场,充分利用并整合好黄山市优美的生态环境、上佳的空气质量、丰富的林下中草药资源、新安医学中的养生理念以及多年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案例,开发黄山市乡村中老年健康养生旅居功能。
三是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根据黄山市村庄和乡镇的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村庄、特色乡镇和特色区县。最终在黄山市形成一区县一主导特色产业,一乡镇一主打特色业态,一村庄一主要特色产品的乡村产业布局。纵向间,围绕产业做业态,围绕业态做产品;横向间,区县、乡镇和村庄分工合作,一主数辅,形成合力,避免恶性竞争。
产业升级
增强发展能力
一是强龙头,形成产业集群。除不断加强对企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龙头的扶持外,重点扶持龙头特色乡村。例如,歙县卖花渔村的梅花盆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村庄面积、地形地貌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可将卖花渔村的梅花盆景产业进行产业细分,在此基础上以扶持村集体经济以及农村合作社等模式,打造专业种植基地、专业盆景造型基地、专业展示销售基地等。其中专业种植基地又可以细分为红梅基地、粉梅基地、白梅基地、黄梅基地、绿梅基地等,让中国的所有梅花品种乃至世界的梅花品种落户黄山。再结合歙县上丰花果山全国最大的绿梅生产基地以及绿梅的药用价值,打造黄山市集一产的种植、二产的加工、三产的旅游融合为一体的徽梅产业。从而辐射周边几个甚至几十个村庄,最终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强龙头,不仅可以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增加产业的实力和影响力,还可以在旅游旺季分散游客,解决游客拥挤问题,同时增加周边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
二是补链条,完善产业体系。农业全产业链环节众多,黄山市在保证绿色生态健康乡村产品底色的前提下,重点补齐目前比较突出的短板——加工环节链条。以扶持村集体经济或农村合作社的方式,整合全市相关加工企业或者农家小作坊,与国内最顶尖的相关科研机构联合建立黄山市主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厂。例如,黄山市的山核桃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但目前主要以原材料的形式销售到其他省市加工,效益低下。通过建立深加工工厂,可以将山核桃加工成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多种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完善农产品的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形成一定规模,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三是兴业态,拓展发展空间。第一种是利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业态。例如在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项目中充分融入三潭枇杷、三口橘子等相关农事采摘活动、参观枇杷膏生产基地以及相关农产品购买等活动,形成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新业态。游客在欣赏新安江山水画廊美景的同时,可以参与枇杷、橘子的采摘活动,了解枇杷膏的制作过程,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丰富旅游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第二种是通过分工细化、链条延伸、相互渗透等方式形成新业态。黄山市的特色豆腐及制品资源丰富,如徽州毛豆腐、黟县腊八豆腐、休宁五城豆腐干、祁门五香豆腐干等,还有楂子豆腐、苦槠豆腐、观音豆腐等不同特色豆腐品种。可充分利用新安江以及黄山市内的优质水资源,整合全市特色豆腐文化、特色豆腐产品打造新业态。可以打造豆腐文化主题公园、豆腐美食街等,开发豆腐制作体验、豆腐宴品尝等旅游项目,将豆腐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豆腐文化新业态。第三种是借助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等手段形成新业态。结合黄山市乡村绿色生态产品实现机制,在农产品可视化生产、农产品网络化认养等新业态上做文章。
四是抓质量,实现品牌兴农。首先是政府高位推动,打造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链条的黄山市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成母品牌。在此基础上,打造徽茶、徽菊、徽梅、徽菜等系列子品牌,建立严格的子品牌准入制度和农产品准出制度,借鉴安吉白茶“四标一码”的做法,建立品牌内所有产品的溯源系统,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认定产品是否真正出自黄山市,确保品牌内所有产品的质量。引导产业走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营、高效化发展之路,实现品牌兴农、品牌富农。其次是举办黄山市“土特产”年会,在此基础上,结合“双招双引”工作,结合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结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积极争取申办全省乃至全国乡村“土特产”商贸博览会。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