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温州乡村长出“金疙瘩”,土特产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

来源:潮新闻 更新时间:2025-03-10


春来采茶忙,新绿万里香。连日来,温州永嘉、平阳、泰顺、苍南等地茶园一片火热,茶农们趁着采茶旺季与春光赛跑,抢“鲜”采摘今年春天第一抹新绿。

从迎春俏立的小叶芽到强村富民的“黄金叶”,增收背后是温州做好“土特产”文章,谋深谋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温州做强做优“六个一”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土特产”多点开花。目前,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3个、国字号金名片25个;乡村“土特产富”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

素有“浙南黄牛之乡”美誉的瑞安市湖岭镇,把牛产业作为致富“香饽饽”,靠着肉牛养殖、交易屠宰、精深加工、食品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迅猛发展,全镇日子越来越“牛”气。

本地人金春兰做了20多年“湖岭牛肉”生意。从简陋民房发展为现代化厂房,她创办的浙江绿洲食品有限公司不断壮大,在全国拥有200多家经销商,产品进驻大润发、沃尔玛、老婆大人等连锁商超,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

“土”里长出的“金疙瘩”不胜枚举,深究其道,念好“土特产”三字经是关键。

科产融合施良技,将资源要素引进来。

随着中国(温州)预制菜科创园、江南大学温州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科研院所落地,“科技园+高校院所+企业”合作发展模式日益成熟。借势“千名农播培育计划”,打造农播专业直播间100余个,培育农播电商人才1000余名。在助农直播流量带动下,文成小苔藓跃变为亿元级新产业,带动低收入农户户均年增收约5万元。

围绕大黄鱼、早茶、瓯柑等地区特色产业,温州谋划搭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等重大产业平台52个。平阳大黄鱼就“游”出了以岛“养”鱼、以鱼“兴”岛的渔旅融合发展模式,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因地制宜出良品,让农特产品走出去。

要说什么水果“最温州”,瓯柑和杨梅不遑多让。瓯海区、龙湾区、生态园聚焦这两大传统特色农业,共建环大罗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让“中国瓯柑之乡”“中国杨梅之乡”金名片愈加闪亮。

依托项目联建成果,温州还通过农户抱团实现资源整合,并携手在外温商助力土特产走向世界。在永嘉县,一颗杨梅借力“世界永嘉人家园”“侨智谷”等综合服务平台在海外出圈,以每公斤50欧元的价格现身欧洲市场。

多元发展创良业,把产业链条延开来。

镜头转向乐清市,乘着铁皮石斛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的东风,该市创新开发铁皮石斛药品、保健品等4大种类深加工产品100多种,年产优质铁皮石斛组培苗4亿多株。

着眼品牌包装,温州探索IP与土特产融合新模式,提升特色农业产业经济价值。如泰顺县推出八大“顺礼”,其中的“顺酒”带动猕猴桃酒生产超500吨、树莓酒超200吨,产值达2200余万元。

深挖乡村土特产多元价值,温州还集成主题游乐、田园休闲、旅居度假、科普教育等多种业态,让土特产融入文旅产业。

一方水土一方“味”。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今年温州将大力实施土特产“十链百亿”提升计划,重点推进石斛批发市场、一米八大黄鱼、中星种牛基地等50个“六个一”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六个一”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