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子 大产业 “莫干本草”项目以深加工赋能茶产业
早春时节,德清连绵的山脉水气氤氲。莫干山研究院王思佳博士的实验室里,也不时飘来沁人心脾的茶香——一袋袋干制的莫干黄芽春茶、莫干黄芽秋茶正经历着一场“奇妙之旅”。
“这是刚从工厂带回的中试产品,其中功能性发酵茶饮有2款,香氛有1款,接下来我们要做纯度检测,对制作工艺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王思佳是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的执行主任,技术团队长期聚焦于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在天然植物成分提取、分离多个领域中积攒了多年技术经验。去年年中,王思佳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在统战部门的组织下,多次带领技术团队分别前往贵州、青海、广州等地开展技术帮扶共富行动,在青海海西州、贵州黔西南州帮助当地企业完成了3项技术优化,并达成后续资源开发战略合作,这也为研究院跨区域校企合作项目带来了新思路。
“这些企业基于当地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了多种类的药食同源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我们就想到,德清的莫干山也是一处非常值得挖掘的富矿。”王思佳说。
回到德清后,团队开始着手开发“莫干本草”项目,以德清莫干山特色植物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系列的功能性发酵饮品、香氛以及户外运动补剂凝胶,赋予天然植物更多的可能。
作为西天目山东支余脉,莫干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0%,大竹海构成的一道天然屏障,营造了茶区小气候,莫干黄芽更是列入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名录。而近年来,茶饮界做“简”法催生的无糖茶,已悄然成为货架上的主力产品。随着无糖茶饮逐渐“口粮化”的趋势,“莫干本草”决定以莫干黄芽为原料,将瓶装茶饮作为项目的首推产品。
什么样的茶饮更健康?对于消费者来说,近几年在海外备受追捧的发酵茶饮正在悄然改变着年轻人的饮品消费习惯,而对于中国传统特色茶饮的延伸开发仍存在一定技术瓶颈,为了最大化保证营养成分的同时避免使用防腐剂,如何在产品配料表里“做减法”成了考验技术团队的主要研发任务。
“茶很容易氧化,现泡茶和隔夜茶的色泽、口感千差万别。加工和灭菌、保鲜等技术的不断革新,才能‘锁’住茶汤的色、香、味,让它从上架到售出这段时间,风味品质始终如一。”王思佳说,为了能最大限度保留茶的风味,他们从茶叶粉碎、热浸提取、纯化再到浓缩等多道工序都很讲究。“或许实验室小试时,茶的口感非常好,但进入厂家中试阶段,受到温度等因素影响,风味就会有所改变,为了达到最好的口感,我们制作出了很多不同配比的样品进行测评。”
而对于“茶小白”来说,除了茶本身的醇厚、鲜爽,还需要更加丰富的口感。在王思佳的实验室里,还有几袋涌泉蜜桔的橘皮、新会的陈皮等。“在之前的技术帮扶中,我们也接触到了当地的优质农产品,也将以此为原料做一些复配的组方,进行风味茶饮的开发。”王思佳告诉记者,与无糖茶饮市场一样,国产天然功能香氛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第一批“莫干本草”将会遴选2至3种功能茶饮、香氛产品推向市场,把德清的特色农产品带向更多的消费场景。
目前,“莫干本草”项目已成功进入莫干山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首批生命健康系列支持项目,享受到了德清对于青年入乡的专项支持政策。
“德清好山好水,‘山珍’琳琅满目,除了莫干黄芽以外,之后我们还会将石斛、金钱柏、松针等植物纳入研究,打造种植、加工、品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让人们能够分享更多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收益。”王思佳说。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