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近年来紧扣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定位,通过挖掘本土特色、盘活闲置资源、精深加工“土特产”等举措打造“日出东方 美不胜收”区域公用品牌及“胜州优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延链、强链、融链有机结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早春时节,走进东胜区联丰食品园区的内蒙古雁留香食品有限公司,红葱炖羊肉的香味儿扑面而来。
“我们采用古法手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烹制出红葱炖羊肉、草原羊杂、草原手扒肉、草原风干羊肉等一系列预制菜产品,并引进先进的速冻锁鲜技术,确保产品的原汁原味。”内蒙古雁留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屈生亮说。
令屈生亮高兴的是,2024年年底,他的产品获得“蒙”字标认证,成为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有了品牌认证的加持,企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拓展了北京、上海、西安、珠海、重庆等地的15家销售门店。
“政府既给我们提供政策支持,帮助我们打造品牌,又带我们走出去,参加各种展会,为我们的产品打开销路。”屈生亮介绍,企业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与农牧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他们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种养道路,助力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与炖肉的浓香不同,走进巴音敖包老梁外挂面厂,扑面而来的是面的清香,生产线上压面、切条、烘干、包装,经过十几道工序,原味、菠菜、红枣、绿豆等十几种口味儿的挂面就诞生了。
“从2018年开始,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荞麦种植为村集体的支柱产业,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我们申请了‘老梁外’品牌,想方设法提高荞麦的经济价值,为村里增加收入。”泊尔江海子镇巴音敖包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忠说。
树起一个品牌,激活一片市场。巴音敖包村采用“企业+党支部+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深挖荞麦多元价值,把特色产业的“小买卖”做成“大生意”。与此同时,“老梁外”土特产品牌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日益牢固。
接下来,巴音敖包村将以数字化赋能荞麦产业发展,运用互联网平台、直播等形式,提升“老梁外”知名度,增加品牌价值,让“老梁外”产品不仅成为东胜“乡”味儿的代名词,更成为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东胜样板”。
串珠成链,积沙成塔。2024年,东胜区村集体经济项目151项,经营性收入4090万元,纯收入1401万元。因地制宜打造“日出东方 美不胜收”区域公用品牌及“胜州优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基本运作模式,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共有54家企业与村集体或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联结率达68%,带动农户4900多户,户均增收3.8万元。
下一步,东胜区将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利用矿区复垦区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复垦区生态农业,促进各类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双融互促,实现农旅融合、农工融合,以工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一二三产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态势,既提升农牧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和附加值的增量,又激活文旅市场“一池春水”。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