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立体图景
提起“供销社”一词,不少年轻人可能会很茫然,然而这个计划经济年代的时代符号正以崭新姿态,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篇章,已成长为左手掌控农资供应链、右手布局冷链物流网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
在日前召开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副主任韩立平表示,供销合作社将持续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推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
蝶变: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曾提出“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的口号,历经16年,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已然成形。
在山东省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掀起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这种模式精准对接了农户在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解决了小农户土地撂荒、经营效益低等问题,实现了农民、村集体、供销合作社三方共赢。
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供销系统社会化服务的标杆,推广的全程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30多万亩,带动20多万小农户和71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年分红8500万元,走出了一条以规模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对15个村的3000余亩耕地实施统一采购、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托管服务,探索构建农民得流转金、村集体获服务金、劳力有佣金、年终有分红的“三金一红利”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看来,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的开展,在于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产品收储、销售等“后半程”服务与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前半程”服务有效衔接,精准对接生产与服务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真正形成全产业链托管服务。其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了现代农业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前提下实现规模效益,确保小农户从农业产业链中获益。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基层供销社和村集体协助供销农场负责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事项,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价值或保底租金等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建成供销农场10个,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农户1.6万多户,销售农产品8000多万元,为农户创造就业超5700个。
“2024年全国供销社系统全资控股企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首次突破3亿亩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国家队,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民自愿、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粮食稳产增产。今年,将继续扩大全程托管等服务规模,支持有能力的服务主体拓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服务,健全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赋能:科技重构产业生态
曾经略显“土气”的供销合作社,如今已深度融入现代科技。社有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数字化转型为例,其依托系统88个电商企业、联动352个电商平台,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年销农产品45亿元,徐州市丰县非遗卤味“毛家扦子”也借此成为网红产品。这种“传统基因+现代科技”的融合,颠覆了人们对供销合作社的刻板认知。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三氟杀线酯新产品,对螨类害虫防治效果显著。
山东鲁供丰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凭借专业服务队伍和新型农业装备,实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网格员队伍,每人负责管理300亩左右的田地,实时监测田情、苗情、虫情,数据通过云端直连专家系统,不仅提升了种植效率,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用量,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这种科技渗透不仅体现在产品端,更贯穿于服务链。中农公司70余人的线上农技团队,通过网络课堂和线上讲座开展科技培训,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活跃在多个粮食主产区,让科技服务突破时空界限。
冷链物流的智能化升级同样令人瞩目。江苏省搭建智慧冷链平台,广东省公共型农产品冷链骨干网70%的项目布局在粤东西北农业主产区,覆盖59个县……眼下,全国供销系统4200多家农产品市场、7500多个农产品经营企业构建的流通网络,正在重塑农产品供应链。
在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六届七次理事会全体会议上,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张建军介绍,2024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938.1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0%。今年,将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升级,实现“鲜丰汇”业务在13个设区市全覆盖,新增100个农产品直供基地,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江苏冷链物流智慧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型冷链物流业务。
在微山湖,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山东微山市场与生态养殖基地联动直采直供,开通线上销售渠道,配备保鲜专业物流,让微山湖水产品畅销各地。
“今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将聚焦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实现物畅其流。”韩立平表示,为了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产品销售,供销合作社系统多措并举,深入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2024年新增冷库库容200多万吨,总库容超过1200万吨,同时,扎实开展消费帮扶,开展超6800场次产销对接活动。
升维:构建乡村振兴服务矩阵
供销合作社系统围绕粮食和特色优势农产品,构建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通生产、流通、销售全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产增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党组成员于培顺表示,通过整合农资农技、冷链、农产品产销对接、数字化平台等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种什么、怎么卖”难题有望解决,现代化农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如今,供销系统的战略布局愈发清晰。重庆市试点土地托管“订单式”全链条模式,发展集生产投入、管护服务、技术指导、融资贷款、产品销售于一体的订单农业;广东省建成50家县域农服公司、1254个镇级农资农技服务中心,并通过线上程序管理,开展“全程托管+订单收购”模式,2025年还将扩大试点,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打造全产业经营服务体系;江苏省推进冷链物流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勾勒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立体图景。
这个曾经的计划经济“独家供应商”,正通过“数字农业+智慧服务”的模式创新,担当起农业社会化服务“生力军”,转型为乡村振兴的“服务集成商”。
从冷库库容年增长200万吨的硬实力,到6800场产销对接活动的软连接;从基层社改造的毛细血管更新,到全产业链经营服务体系的主动脉构建,供销合作社的蜕变印证着一个真理:最具生命力的改革,往往萌芽于最贴近大地的土壤。这场静水深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变革,正在为乡村振兴写下新时代的注脚。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