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一片叶子激活一个产业链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罗沾 更新时间:2025-02-17

立春过后,气温逐渐回升,高县来复镇各地的茶园陆续披上绿装,芳香四溢。在明媚的春光下,“四川省川茶名镇”的牌匾熠熠生辉。

茶产业是来复镇农业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全镇现有茶园2.8万余亩,茶农5200余户,茶企10余家。近年来,该镇紧扣“效益”与“品牌”两大核心,壮大茶叶基地、打造茶叶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切实做好“茶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跑出“加速度”。2024年,全镇茶叶综合产值达14.7亿元,茶农人均鲜叶收入超1万元。

强基地

村民吃上“茶泡饭”

在该镇金村村的茶园里,层层叠叠的茶树间,茶农们正抢抓春光,忙碌地采摘早茶,争取早日上市。

谈及茶叶,该村种茶大户刘泽华满脸自豪:“我家的田地、荒坡都种上了茶树,每年仅春茶收入就能超过 10 万元。可以说,我们全家都靠‘茶泡饭’养活。”

“茶泡饭,先苦后甜味道长……”该村村干部李勇感慨地回忆起茶产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该村村民历来有种茶的传统,但过去多是将茶叶作为“副业”,种植在田边地角,管理粗放,效益低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该村大部分村民依托退耕还林、连片开发等项目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然而,起初仍有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不愿种茶,认为农民不种粮食而种茶是“不务正业”。但随着茶叶陆续投产,良好的经济效益让这部分村民后悔不已,纷纷自发投资种茶。

截至目前,该村已发展优质茶园近5000亩,全村半数以上村民以茶为业,以地生财,“茶泡饭”吃得有滋有味。

金村村只是来复镇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持续加大茶叶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以金村村、大屋村生态低碳茶园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茶园绿色防控、宜机化改造和低产茶园改造等措施,辐射带动全镇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同时,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格局。

茶叶,不仅绿了山坡,更富了村民。“茶泡饭”,让来复镇5200户茶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

塑品牌

茶叶产品出“国门”

品牌,既是名片,也是竞争力。

近年来,来复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宣传绿色茶园精细化管理、安全规范种茶产茶等知识,着力营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系统以提升茶叶品质。同时,建立质量管控体系,严格管控茶园投入品和农药使用,并不定期开展质量安全检查,指导茶农、茶企规范使用和存储农药、茶叶等,确保茶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此外,该镇还积极助力茶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优化产品包装以提升品牌吸引力;并通过举办采茶品茶活动、线上营销和线下推广相结合等方式拓宽销路,多元拓展市场。

“目前,镇内的茶企已注册‘早白尖’‘贵妃红’等商标,并打造了早白尖红茶、花茶以及川红工夫红茶等品牌。”该镇党委委员、组织宣传委员张新介绍,其中,“早白尖”茶叶先后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并远销乌兹别克斯坦、波兰等地。2024年,四川早白尖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获“四川省茶业领军企业”称号。

延链条

农旅融合添活力

初春的大屋村茶园灵动如画,茶香沁人心脾,游人络绎不绝。

大屋村曾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帮扶下,该村引进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四川早白尖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入驻,带动村民发展茶叶上万亩。随着茶叶的投产采摘,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很快焕发了新颜。该村也因茶叶产业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来复镇作为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茶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镇依托茶产业优势资源,以茶为媒,先后引进早白尖茶业、云峰旅游、林峰农业等多家企业入驻大屋村,并建成茶叶现代农业省级三星级园区。通过延伸茶产业链条、促进农旅融合和三产联动发展,该镇积极培育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研学农业和康养农业等新业态;同时,将茶产业与生态、文化、教育、旅游等元素紧密结合,开发出金村茶马古道、大屋品茗茶庄等精品旅游路线,并创建了以茶为主题的“大雁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通过开展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以及茶文化教育等“农业+”活动,该镇有力助推了高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步伐。2022年,来复镇被评为“天府旅游名镇”。2024年,大雁岭景区共接待游客9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6亿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