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香菇产业新质生产力图景
不论是在全球视野中还是在全国视角下,香菇都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2012年以来,国内香菇产量稳居食用菌品类之首,当下,为全球香菇贡献了90%的产量。因适应性广、农户投入产出见效快等特点,50%以上的脱贫县引进、培育香菇产业。
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依靠传统方式做大的香菇产业必须走工厂化道路,在业界已成共识。香菇的工厂化生产,需要围绕种植端各环节开展技术研发,实现好种、良法及设施装备配套,以此培育出香菇产业新质生产力。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源地上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香菇团队承担起香菇工厂化种植端各环节“技术通关”重任。
“过去十多年,我们团队联合国内几个主产区的优秀企业,围绕香菇工厂化生产开展了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进而形成了产业链,香菇工厂化新质生产力的图景逐渐明晰,产业效益、模式可持续可复制性以及地方政府、企业的口碑给了我们自信。”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宋春艳说。
“沪香F6”成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香菇的工厂化生产,首先要在种源环节实现自主,然后围绕着自主知识产权的种源形成相应的栽培技术和设施装备,从而完成香菇工厂化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链条。
21世纪前两个十年,中国菌菇产业工厂化生产突飞猛进,大致形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种源、养分基质到种植技术、设施装备,绝大部分或全部照搬国外的。第二阶段是探索局部的国产化,包括种植技术、养分基质、设施装备等方面,但种源则仍然从国外引进。
“‘沪香F6’是我们公司和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香菇团队合作培育出来的,也是我们公司独家经营的香菇品种。因为这个好品种,我们公司实现了周年菌种、菌棒生产,2022年以来产量及销售收入每年递增50%以上,现在每天生产7万棒菌棒,菇农很愿意种。”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四海说。
2024年,金海公司销售额达1.2亿元,毛利润超过3000万元,除了少量的二级菌棒留着自用出菇,一级菌棒都提供给河南专业化菇农,一棒至少可赚2~4元。因为企业周年产菌棒,农户周年产菇,“沪香F6”香菇已经成为区域性产业。
记者通过相关部门了解到,因为“沪香F6”香菇产业,2023年以来,金海公司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称号。
企业凭借一个专利或新品种做大做强的例子很多,在菌菇领域,金海公司就是典型代表。2024年,在跨过300万袋菌种产量、辐射1亿棒菌棒的门槛后,金海公司明确了目标:4年至5年后达成2000万袋菌种产量、辐射6亿棒菌棒。
“关键是我们对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香菇团队的合作有信心,这个团队还和其他同类企业合作培育了好几个好品种,这些品种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刘四海说。
据了解,金海公司成立之初的2017年9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香菇团队便和公司合作成立了食用菌研究院,联合申请到为期4年总金额为1600万元的河南省良种攻关项目资金,在这个平台上开展科研,从而选育出“沪香F6”。而这样成功的合作,除了在河南,还在山东、辽宁等香菇主产区开出了同样绚丽的花朵,从而形成了“沪香F7”“申香1504”“七河9号”“申友T2”共5个广适型工厂化制棒专用新品种。“七河9号”背后,正是团队与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获得的成果,也是七河公司独家经营的品种。
和团队合作的企业表示,如果香菇领域没有这“五朵金花”,中国也很难形成二十几家年产超千万棒菌棒的企业,世界领先的香菇工厂化雏形很难在中国大地上快速呈现。
强强联手培育香菇产业新质生产力
作为公认的国内香菇科研团队“领头羊”,从2010年开始,时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的香菇团队领头人谭琦,便为团队制定了瞄准工厂化、深入主产区的行动纲领,团队自觉肩负起了推进香菇工厂化,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重任,并且审时度势聚焦河南、山东、辽宁等菌菇主产区,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然而,香菇团队的研发能力主要集中在种源及种植技术环节,而香菇工厂化是一条产业链,在培育了优质新品种、形成设施化栽培技术的同时,必须要突破工厂化设施装备的环节,从而实现工厂化效率和效益。
“五朵金花”新品种的共性优点是产量高、抗性强,耐高温及保鲜期长也是突出特征,品种的优点只有通过设施装备才能固化为优势。这方面,企业比科研团队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只要科研团队不置身事外,有追求的企业一定不会放弃和团队联合研发设施装备的机会。
“香菇工厂化设施装备研发离不开种源、栽培技术团队的支持,虽然我们团队没有设施装备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我们没有置身事外,和企业联合攻关设施装备,从而建立起了香菇工厂化强强联合的市场化机制。”宋春艳说。
无论是香菇液体菌种的产业化应用,还是菌棒精准培养工艺的产业化推广,相关的设施装备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率先研制。也就是说,强强联手研发香菇工业化设施装备,既是从0到1,也是从1到100再到更大规模应用。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过去几年,正是因为强强联合的市场化机制,成功研发了菌棒理袋机、防爆袋灭菌柜、四工位高速自动接种机、自动上下架及自动刺孔机、自动脱袋机等自动化设备,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同时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香菇工厂化新质生产力由此而生。
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团队研发能力提升齐头并进
过去20年,香菇团队在全国各地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特别是在脱贫攻坚阶段及随后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期,香菇团队的优异表现,甚至连业界人士也觉得难以想象。工厂化专用新品种“五朵金花”魅力四射,菌棒精准培养工艺带来的产业高产高效让企业和规模化种植户犹如种上了“金果果”,全流程自动化设施装备以及配套的出菇技术集成开创了香菇周年生产的区域产业格局。这背后的力量,是团队独树一帜的香菇定向高效育种体系、香菇工厂化生产管理技术体系。
当然,目前的工厂化香菇技术体系价值是“遥遥领先”,还是阶段性成果,有待市场检验,相关企业的认同追捧程度是唯一的试金石。
记者了解到,就在不久前,企业又向团队支付了香菇液体菌种技术的100万元许可使用费。这些回报,还不包括将来“沪香F6”独家经营权产生的利益分成。
记者还发现,这样的价值回馈几乎在香菇主产区都有呈现。也正是因为这些价值回馈,团队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了课题经费3000余万元、四技服务费700余万元的业绩。
记者日前通过和香菇团队互动得知,未来,团队将继续在推动香菇工厂化进程中扮演好科研团队“领头羊”的角色,和香菇种源企业、菌棒制造企业、设施设备公司以及规模化种植户一起,通过培育完善香菇工厂化新质生产力提升专业化程度,引领世界香菇产业潮流。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