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政策“30 条”,2025径山茶有啥“大动作”?
日前,2025年径山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成功举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等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务实推进,奋力开创径山茶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2025年径山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
余杭区径山茶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区政协主席沈昱,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伟俊,余杭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洪相,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伟强,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洪银,以及有关部门、镇街相关负责人,涉茶相关研究会、行业协会、公司,人才与专家代表等参加,共同探讨径山茶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径山茶有食品、有饮品、有用品。目前径山茶已开发绿茶、红茶、抹茶及衍生产品全品系超100余种,产业链丰富。”会上,区政协秘书长、区茶办主任吴建中对径山茶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通报。他指出,2024年,“径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35.69亿元,较2023年增加4.04亿元,同比增长12.8%,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提升径山茶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吴建中进一步明确了2025年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推进“三茶”统筹径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解读
会议的另一项核心内容是对“30条”政策进行深入阐释。设立径山茶文化研究贡献奖、径山茶文化宣传推广奖,对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5到10万奖励;参与全国重点茶产品茶事活动,对市场销售作出贡献的给予10到100万奖励;鼓励径山茶企加强茶叶生产、加工中突出问题的攻关,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10到100万奖励……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政策,无不彰显着余杭区对径山茶产业发展的重视。
“弘扬茶文化、打响茶品牌,做强茶产业、打响融合牌,振兴茶科技、打响引智牌。”余杭区茶办副主任吴春仙从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政策措施、保障措施等4个维度对推进“三茶”统筹径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进行了细致解读,包含打响茶品牌、推广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四个方面共12条政策和措施。余杭区农业局副局长陆霞则对持续开展品种选育、扶持茶园基础建设、提升生产加工水平、持续强化品质保障等,涉及茶产业链各个方面的18条工作举措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
余杭区径山茶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区政协主席沈昱指出,“30条”政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前期详尽的考察调研后制定的,它涵盖了径山茶发展的全产业链,从育种、种植,到加工、生产,再到品牌推广等各个方面,均有细致考量。“对政策的深入解读,不仅展现了政府对径山茶发展的强有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为各方参与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新路径。”他强调,在径山茶的大产业格局下,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发展机遇,大家要跳出传统思维框架,而非局限于单一赛道,“在‘径山茶’这个大品牌的引领下,各展所长,共同把这篇文章做得百花齐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