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西蜀柚乡”今年这样开新橘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记者:周金泉 更新时间:2025-01-10

bb228a3de7fd54895e8a4168887f7ab7.jpg

村民在柑橘基地务工。

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过去以种柚子而闻名,“西蜀柚乡”一度成为鄢家一张响亮名片。近10年来,随着市场反响更好的晚熟柑橘的崛起,柚子逐步“让位”。

晚熟柑橘次第盛产下,鄢家镇有了新的烦恼:欠缺大型的柑橘交易中心,以致肥水流入了外人田;当地劳动力,如何进一步适应柑橘产业的发展?

在新的一年,曾经的“西蜀柚乡”如何补短板开新“橘”呢?

从种柚到种橘

串起增收产业链

1 6 日,在一年一度的晚熟柑橘丰收时节,鄢家镇举行了首届品果节。

“我家的耙耙柑从202412月开始采摘以来,果园价达到了3.5-4.5/斤,在全镇的价格都是中等偏上。”鄢家镇灯盏村三组果农李青凤高兴地说,“这样一算,我每亩耙耙柑的产值就达1.2万元至1.5万元。”

李青凤自2014年种植耙耙柑以来,种植面积从38亩扩大到了56亩。她种耙耙柑的秘诀,一是舍得疏果,二是舍得用成本更高的水溶肥。尽管她1斤果子的成本达到了1.8元,比大多农户高出0.2元,但是她的园子里直径85毫米-95毫米的精品果占到了70%-80%,格外受果商青睐。

当天,在鄢家镇长堰村三组,岭上园家庭农场的管理人员王瑞麟也在安排工人采果,他兴奋地说:“我是2017年从蒲江过来搞管理的,我们种植的春见(耙耙柑)、爱媛、明日见、甘平等晚熟柑橘已达300亩,从2023年就进入了盛产,平均亩产达到了3500斤。现在正是采摘耙耙柑的时候,每斤的卖价达到了3.5-4元,比去年高出了1.5-1.8元,而每斤的成本只有1.5/斤。”

“‘西蜀柚乡’过去是我们鄢家的一张名片,曾种有1万亩柚子,柚子还出口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后来,我们发现晚熟柑橘的市场前景更好。”鄢家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负责人王伟说,“我们只保留了5000亩价格相对还好的红心柚、三红柚、黄金蜜柚,从2014年开始利用荒山荒地,通过大户带散户逐年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千佛山、元宝山两个万亩柑橘产业带,发展了2.3万亩的春见、爱媛38、明日见、甘平、金秋砂糖橘等晚熟柑橘。”

据王伟介绍,晚熟柑橘的市场价格每年都有波动,但按当地的种植水平,每亩年产值大多都能达 1.5 万元,即使在行情最差的年景也有少量利润。而且,晚熟柑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年能带动当地3000余名农民务工。现在,当地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已从未种晚熟柑橘之前的7000元增长到了2.2万元。

半路遇新烦恼

拿出对策助产业

在欣喜之余,鄢家镇的晚熟柑橘产业也有了新的烦恼。

见证了鄢家晚熟柑橘产业从小到大发展之路的王伟指出:“我们的晚熟柑橘比蒲江、眉山的提早上市半个月左右,但是全镇只有3家私人办的中小型柑橘初加工中心,年处理规模总共才5000吨。因而,全镇每年就有三分之二的晚熟柑橘被果商收购以后运到蒲江、眉山进行清洗、包装,然后贴牌发往全国各地。这样,尽管我们的果子不愁销,可是同样品质的,却比蒲江、眉山的每斤少卖了0.2元至0.3元。”

“同时,我们当年发展的晚熟柑橘正以每年0.5万吨的产量递增,逐年进入盛产,仅今年的总产量就达到了3万吨,到2026年全面盛产将达4万吨以上。”王伟说,“我们的柑橘产业做起来了,才发现人员的技术、劳动力有点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部分果园已出现了用工紧缺的问题,特别是套袋、疏果等很紧缺。”

实际上,在 2024 1220日,鄢家镇举行的首届果王争霸赛就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评选橘王、柚王以及优秀果品,就是在倡导全镇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技能。

“像果园套袋,1个人1天只能套2000个,质量还不好;如果通过培训,使他1天能套5000个、质量还好,他能挣到更多的钱,老板也更放心。”王伟表示,在新的一年,该镇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民间组织成立劳务队,争取政策对劳务队进行适当补贴,由劳务队组织劳务人员进行系统的修枝、打药、肥水管理、套袋、疏果等方面的课堂及田间培训,把外行变成内行,把普工变成技工,既增加劳动人员的收入,又解决了业主的用工问题,还能提高果品质量。

王伟认为,鄢家晚熟柑橘还要重在创品牌,这就必须建立大型的柑橘处理交易中心,使之成为周边地区柑橘的集散地。果商可以节省0.2-0.3/斤的运输和人工成本,果农的柑橘也就能卖个更好的价格。

王伟说:“我们争取到国家产业强镇项目资金,将分两期建设年处理1万吨的柑橘交易中心,让商家可以就地收购、就地打包、就地发往全国各地。预计一期在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可包装处理柑橘6000吨。”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