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凭啥站上年货“C位”
土特产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经济与文化价值?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近日,江西又双叒叕火了。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六届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博览会暨江西电商年货节掀起了这股热潮。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江西各地的600多家展商齐聚一堂,6000余个参展土特产集中亮相,装饰喜庆的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加上充斥着展会现场的吆喝声、叫卖声、欢笑声,让人们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新春气息。
据悉,此次展会现场观展人达4.86万人次,现场销售额达1654万元,意向签约额达2.19亿元;电商年货节展会现场3天线上销售额达5419万元,累计销售额达4.72亿元,充分释放了“年货经济”的消费潜力。
在这场火热的展会中,我们能看到土特产蕴含着怎样的经济与文化价值?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岁岁年年年相似,年年岁岁货不同。如今,土特产日益成为备受青睐的年货“新宠”。
前不久落幕的浙江农博会,吸引32.51万人涌入这场年度土特产盛宴和囤年货大集,现场交易额超过2.55亿元,签署订货合同1199项,合同总额达到16.28亿元。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鄢旗坳村举办的“绿色先行树品牌 直播赋能促增收”新春年货节,通过销售农家小米、黄花菜、胡麻油、白玉木耳、黄酒、土蜂蜜等庆阳特产,仅年货节当天,线上销售额就高达70万元,线下销售额达3万余元。
当然,土特产的火爆也离不开互联网和物流技术的助力。以奉节脐橙为例,通过知名主播董宇辉的讲解,短短两个小时销售额高达1700万元,成交量突破300万斤,观看人数接近1100万,曝光量突破10亿次。
事实上,无论是东北的蘑菇、木耳、人参,还是新疆的香梨、葡萄干,抑或山东的红富士苹果、阿胶、扒鸡,越来越多饱含家乡味道的土特产,不再藏在深山、隐于市井,而是带着浓浓的乡情,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从田间地头奔赴千家万户。
土特产不仅是年货的必备品,还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有关机构调研发现,有接近五成的外地人在休完假返程时,会选择家乡土特产作为新年伴手礼,将满满的心意与祝福传递给同事、朋友。
可以说,土特产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让乡村“土”味飘香四海,成功带火了年货经济,勾勒出乡村发展的好“丰”景。
土特产的崛起,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更是文化与情感的复苏。
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陕西柞水木耳,凭借优良品质和独特口感,上线电商平台后一货难求,带动了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发展,让村民增收致富;赣南脐橙凭借优质果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促进了乡村经济繁荣;云南普洱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产地参观体验,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兴起,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土特产在乡村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 在热闹欢腾的年货市场,土特产之所以抢手,关键在于其承载着地域独有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与风土印记。从湘西腊肉的烟熏气息到云南鲜花饼的馥郁芬芳,从奉节脐橙的甜蜜汁水到温州鱼饼的醇厚口感,一个个土特产宛如一本本鲜活的故事书,诉说着当地独特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和人文情怀,解锁着地域文化的宝藏。这份植根于一方水土的特性,使其成为难以被模仿和取代的“文化使者”,将地方的魅力带往五湖四海。
连接乡情的重要纽带。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土特产之所以能成为年货“新宠”,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山东沂蒙的煎饼,朴实劲道,承载着儿时母亲在鏊子前忙碌的温馨画面;东北的冻梨,冰爽绵密,浸润着冰天雪地中家的温暖。无论游子身在何方,这些独具风味的土特产,都能瞬间拉近他们与故乡的距离。纵然岁月流转、纵使山水相隔,那份乡情总能借由舌尖上熟悉的味道,萦绕心间、挥之不去。可以说,土特产的火爆,见证着在外游子浓浓的眷恋与不变的初心,提醒着人们根在何处,以及心中所念的“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然,土特产要想融入日常消费,进而在产业发展中蹚出一条全民共创、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通途,不能仅靠年货节这类短期促销活动。
提高品质。 品质是农产品的生命线。当前,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从单纯的数量满足转向对高品质、安全健康、绿色有机的追求。从洪湖莲藕因粉糯清甜打开销路,到金昌羊肉靠鲜嫩滋补赢得口碑,丹东草莓凭借优良品质与独特口感闻名遐迩,这些土特产的成功轨迹一再表明:优良的品质始终是农产品竞争力所在。唯有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消费者才会踊跃买单。
提振品牌。 品牌也是生产力。云南普洱茶因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醇厚口感,搭配上云南神秘多彩的民族文化宣传,成功吸引了全球茶客的目光;四川豆瓣酱凭借浓郁豆香与麻辣风味,结合当地悠久的饮食文化底蕴,成为畅销国内外的烹饪调味佳品;浙江龙井茶,借清新茶香和精湛炒制技艺,佐以江南水乡的灵秀文化,使其在众多茶叶品牌中独树一帜。这启示我们,要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产品之中,塑造极具地域标识的品牌形象,不断增强品牌的亲和力和市场吸引力。
提升品位。 对于游子而言,每一根腊肠,都凝聚着先辈的智慧与手艺;每一瓶蜂蜜,都封存着繁花似锦的乡野记忆。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是对故乡思念的具象化表达。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产,土特产绝非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产出,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值得深入探寻。应从挖掘内涵出发,用足用好优势乡土资源,在产品打造上注重保留传统的制作工艺,让土特产凭借浓郁的乡愁魅力,成为拉动市场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劲驱动力。(陶成)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