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早茶大会暨2025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元旦举行
1月1日,全国早茶大会暨2025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在黔西南州普安县和六盘水市水城区同步举行。在乌蒙山脉的云雾中、北盘江畔最先绽放的早茶正式开采。
绿色是多彩贵州的底色,茶叶是绿色贵州的珍宝。贵州作为全国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好品种”四元同聚的省份,是中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之一。独特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立体气候,孕育出“贵州绿茶”得天独厚的优秀品质,更铸就了贵州绿茶开采时间早的显著优势。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省茶行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茶产业已发展成为贵州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牢牢站稳全国茶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
今年是“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连续举办的第五年,通过这个隆重又热烈的采摘仪式揭开贵州茶产业一年辛勤耕耘的序幕,谱写出贵州早茶的品质之优和产业发展的希望之美。
风雨送春归,普安早茶香。作为“‘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的普安县,坐拥“世界茶源地”“中国古茶树之乡”“全国优质早茶核心产区”等多个金字招牌,具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等自然气候优势条件,是茶树生长的天然场所。
普安茶不仅开采早,而且品质好。自荣获“全国优质早茶核心产区”以来,普安就吸引了全国15个省1000余名外地客商入驻普安抢购早茶,2024年2月19日建成投用了全国早茶交易市场,当天早茶交易额就达160多万元,2024年早茶累计交易额达3.8亿元,呈现供需两旺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黔西南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扣品种培优,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好市场”来培育壮大全州早春茶产业。
2024年,普安早茶交易额达3.8亿元,18.3万亩翠绿茶园实现干茶产量9700余吨,干茶产值13余亿元,综合产值18余亿元,惠及带动1.8万户7万余人,户均增收1.7万余元。
这组数字背后,是普安县充分用好“春来早”的气候优势,盯住茶叶这个“土特产”,上下联动、内外合力,不断滚大“茶产业雪球”,提早迎来春茶采收“开门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普安红”。
北纬茗茶带,首品水城春。北盘江沿岸的水城是我国早春茶的核心茶区,也是贵州重点打造的早春茶产业带。北纬26度至27度的黄金地带,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赋予了水城春“早”“古”“有机”“香”等优势,成就了水城春早春茶发芽生长的良好自然条件。特殊地理环境和多云雾的自然优势,使得水城春茶比其它产区早采15-20天。
近年来,六盘水市坚持山为特色,绿为主色,在严守生态红线基础上,通过调整结构、创新模式、塑造品牌等手段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生态栽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清洁化加工一体推进,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一杯“干净茶”,点绿成“新”。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从拿锄头到拿剪刀……10.02万亩茶园生机盎然,一颗颗茶芽通过一道道工序,经历淬火历练升华为香气四溢、惹人生津的“水城春”,也成为水城区“一叶”成就“一业”蹚出的绿色新路。
2024年,水城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0.02万亩、惠及茶农4万余人,茶叶产量200吨左右,产值2亿元以上,一杯“振兴茶”,点绿而“兴”。
春光之中,早茶新绿。近年来,作为全省茶产业重要增长极,贵州早茶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以黔西南州普安、晴隆,六盘水市水城以及黔南州平塘、罗甸等区域为核心的贵州早茶产业带初具规模。
围绕早茶产业,贵州正早布局、早谋划,在品种选育、品牌打造、品质提升上协同发力,贵州早茶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贵州早茶核心区的茶青市场从元旦启始,一直火爆到清明谷雨时节,吸引了大批国内顶级客商争相采购贵州早茶。
如今,“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已经成为讲好贵州茶故事、树立贵州茶品牌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活动,成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转换通道和实践路径。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