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搭上电商“快车” 闯出农村致富新路
开展网络促销、开设线上店铺、组织网红大赛、培育实用型电商创业人才……从“田间地头”到“云端万家”,如今的台州市三门县正因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而迸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2020年至2022年,三门县网络零售额稳步增长,分别完成41.68亿元、52.1亿元、60.8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4%、25%、16.9%。今年1-11月,三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64.5亿元,增长17.8%,增幅排名居台州市前列。
近年来,三门县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创建,加快完善全方位的电商服务生态体系、多元化的线上销售平台、全链式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全覆盖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等四大核心板块,让电商公共服务融入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全过程,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在三门县,电商“快车”正加速前行……
快递“搭乘”专线进村,为电商物流加把力
“出发!”随着最后一件包裹在三门县农村物流共配中心清点完毕,一辆满载着包裹的公交车驶向四十余公里外的浦坝港镇。当车辆抵达泗淋村便利店时,店主认真核对网点名称、单号,然后将包裹放在了对应的货架上。
2021年以前,受路线长、成本高的制约,常规村级公交运营空载率高达70%以上,快递进村率不足10%,农村的末端物流服务难以延伸。而今,依托这样的“公交+物流”带货专线,三门县破解了农村物流的难题。从城市到乡村,一张覆盖全域的物流站点网络铺设开来。
三门县商务局牵手浙江迈未交通运输有限公司,积极整合城乡公交资源,开发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建立农村物流“统仓共配”和“客货邮”融合发展长效机制,让快递“搭乘”公交专线,抵达各村、各户。村党群服务中心、超市、便利店、小卖部、农商银行“丰收驿站”也摇身一变,成了快递服务站。
目前,三门县在三门客运中心建设了1个县级农村物流共配中心,与13家快递、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1家快递企业签订分拣服务协议;建立203个村镇级物流服务站。“以前,快递公司各自为战,导致物流快递进村率和流通效率低,且流通成本高。”共配中心负责人说。2022年,多家快递企业携手共建共配体系,整合物流资源,联合布局末端网点,共同推动快递服务深入乡村,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农村物流共配中心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偏远乡村配送难、配送贵的问题。截至目前,共配中心共有8辆物流专用运输车辆,开设了6条运输线路,开发了3条客货邮融合专线。如今,一件件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包裹均可“搭乘”专线,进入全县各乡镇沿线的镇村级服务点。
近年来,三门县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动邮政、三通一达等资源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升级改造乡镇级、村级物流网点,着力破解末端农村投递难题,为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提供坚实的物流支撑。2023年,全县快递进村业务覆盖率已从2021年的10%提升至100%;截至目前,快递进村包裹超700万件,271个行政村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带动农户工业品进村和农产品销售额达1.5亿元。
过去,“要想富先修路”承载着人们对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期许;而如今,这条“路”又增添了新的内涵——畅通的快递进村之路。功到自然成,今年,三门县成功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浙江省农村客货邮三星级样板县。
多渠道电商助力,让农产品“走”得更远
农场采摘的黄金柚,不仅以新鲜水果的形式供应市场,还通过深加工提升附加值,被制成美味果汁;养殖池塘里捕捞的小海鲜,有的摆上了各大商超的货架,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有的则销往海外……
近年来,三门县加速打造全链式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搭建产销链、强化加工链、补足物流链,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生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目前,三门县建有3000平方米的供应链示范基地、2500平方米的农产品冷库仓储中心。以此为核心,三门县正聚焦小海鲜、柑橘、血蚶等特色产业,依托党建联建加快产业链共富工坊建设。
一大早,位于海润街道的海之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水果加工等5条生产线同时启动,产品源源不断往外输送。
三门海之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三门县小海鲜产业龙头企业。去年5月,三门县以海之蓝为总部,建成小海鲜产业链共富工坊,除了进行小海鲜的生产加工,还集合了冷链储存、技术培训、电商直播等功能。“从前期产品设计、选择适合电商类的产品到最终的产品销售,我们会为电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三门海之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小海鲜产业链共富工坊已形成“共富鱼塘-共富基地-共富车间-共富仓储”四位一体的共富矩阵,覆盖沙柳、海润、花桥、蛇蟠等乡镇(街道),串联起血蚶共富工坊、渔旅融合共富工坊等。
目前,海之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年产值已超过8000万元,小海鲜产业链共富工坊带动农户就业600多人,共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当电商直播“邂逅”共富工坊,便会迸发出无限的火花。
“三门黄金柚和涌泉蜜橘的梦幻联名——桔柚汁,终于和大家见面啦!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别忘了关注我们的直播间,更多好物和优惠等着你!”“共富柚一村”直播间里,主播正在带货中。
近年来,三门县积极探索“互联网+品牌”的营销模式,创新搭建多元化网络销售平台,通过开设线上店铺、加大网络促销力度、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产品+伴手礼+电商”模式,来增加三门县农产品的曝光量,打响区域品牌知名度,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激发工坊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产业协作的党建引领共富新路子。
截至2023年10月底,三门县共开展3场线上线下资源对接会,“鲜甜三门”县域品牌曝光量1000万次以上,实现年销售额100多万元;完成6家电商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建成共富工坊150家,线上线下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年收入同比增长500余万元,辐射带动2000余名农民就业。
农产品能够“出户”,还得感谢一位贴心的“红娘”。
三门县通过建设“村小乐”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搭建起“农产品撮合交易”场景。同时,依托村级服务站建设共富工坊与农村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需求定制化、销售订单化、供销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有了“红娘”的帮助,农户再也不用担心好东西卖不出去,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电商服务升级,催生新商家新故事
在三门县,除了卖农产品,还能卖什么?
从甬台温高速三门出口向东行驶不到2公里,就到了“盆景村”前郭村。37间盆景木屋错落有致,一排排盆景交易摊位前摆放一盆盆品种各异、造型别致的盆景。移盆、浇水、修枝……盆植经营户们精心打理着自家盆景。
海游街道前郭村发挥村民栽种盆景的爱好,设立“盆景+电商”模式的特色服务站,指导村民开展线上销售,培育盆景大户近80户,村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近半数农户年收入达20万元左右。
一盆盆“金豆豆”,美了村庄甜了生活。
从县城到乡镇,再到每一个村庄,立足各乡镇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等资源优势;融合网络销售、展示展销、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不断优化完善县、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共建设县级电商共配中心1个,镇级电商服务站(点)5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98个。
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县域产品正借着电商的东风迈入市场。另一方面,农村电商发展,需要肥沃的创业土壤,更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
在三门县电子商务产业园2号楼,开放式办公区、公共直播间、会议室、培训中心和选品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电商大数据分析中心的大屏幕上,全县电商销售、物流配送、人员培训等数据实时滚动着。这里是电商创业者的乐园,更是当地电商企业发展的“孵化器”。
据了解,2021年底,三门县整合利用该县电子商务产业园2号楼现有场地资源,提升改造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联合三门县梦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加强运行管理,提升优化运营水平,为当地企业电子商务提供政策咨询、人才培训、孵化支撑等公共服务。
为培养更多的实用型电商人才,三门县先后组织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和村、企业电商管理人员和电商从业人员赴杭州、义乌等地开展游学活动,学经验、拓视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门县编写农村电商培训标准化教材,并利用电子媒介,开展完成20个网络课程培训;还针对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退役军人、残疾人、基层干部等,开展实操型培训及创业培训,至今已举办培训56场,累计参训2272人次。
电商点亮乡村生活,创造出无限商机。3个电商镇,8个电商村,7处直播基地……如今,三门县正加快布局农村电商产业集聚,构建农村电商生态圈,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的新电商。
农村电商“加速跑”,乡村振兴“东风劲”。鲜为人知的土特产,触网走出农村;农民自己当主播,带出“网红”农货……从最初的快递下乡、农产品上行,到如今逐渐迈入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电子商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广阔的消费市场。
未来,三门县将持续立足生态运营、物流助力、人才培育,不断做大做优做强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数字经济;加快打造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培育电商专业人才,构建电商产业生态,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夯实电商发展基础,努力建成现代农村市场体系,使农村电商更有效地带动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