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地理标志产品要内外兼修
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也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国家已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2544件,涉及用标企业超1.4万家。去年,地理标志产业的直接产值达9610亿元,已连续4年实现增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轻工消费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日前联合主办地理标志产品特征识别与发展趋势分论坛,与会专家表示,当前正积极致力于地理标志产品的特征品质挖掘与真实性鉴别技术的研发工作,力求通过创新技术与手段,为地标产品的高品质保驾护航。
技术支撑
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向好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地理标志产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秀的品质,成为消费者的新宠。然而,市场上也不乏一些品质退化、以次充好、虚假标注原产地等乱象,这无疑打击了消费信心。近年来,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通过量化产品品质、探索产品溯源技术、搭建数据库等方式,为地理标志产品向好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邱静指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主要问题在于品质影响因素众多,产业链长且环节复杂,从种植养殖、初加工到收储运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对品质产生影响。品质特征不清、缺乏定量数据支撑,使得地理标志产品的优点难以量化,同时,部分地区的品种退化导致的糖度、口感、香味下降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赵燕表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可食用产品占比高达93.82%。在实际的保护措施执行中,许多地标产品利用了条形码、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等技术,以展示和规范产品的基本信息。但利用分析技术,挖掘不同产品靶向标志物(稳定同位素、矿物元素等)或建立非靶向指纹图谱,构建基于化学计量学的产地溯源模型可以补充因外界因素导致的产地溯源问题。“我们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检测标准和测定体系。”赵燕表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真实性对于种养殖户、消费者以及政府监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信息加工处副处长曲超指出,目前,我国地理标志产品存在“重申请注册,轻管理监督”“重生产,轻品牌”“重经济效益,轻长远规划”“重产量,轻文化”等困境。曲超建议,要推进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开展地理标志统一立法,严格地理标志监管;加大地理标志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此提升协会、企业、生产者、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认知度,实现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
多品类探索
地理标志产品真实性溯源
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地标产品的识别、追溯以及品质保证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特别是在酒类、茶叶、食用菌等细分品类中的保护与认证日益受到重视。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金沅指出,2023年中国食品工业营业收入达9万亿元,占GDP的7.1%,其中白酒销售收入达7653亿元,占食品工业的8.4%,占酿酒行业的70%。在白酒产业中,保护酒类产品的经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孙金沅介绍,酒类产品的粮食原料、用水具有地域性差异,因此可利用稳定同位素对白酒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真实性溯源。
“中国白酒采用固态发酵法工艺进行酿造,其香气成分尤为丰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高红波进一步指出,白酒中含有超过3000多种风味物质,通过对不同白酒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升级中国白酒风味物质大数据库和相关信息,建立白酒的风味物质标准化数据库,可以为白酒真实性鉴别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吴浩的研究,主要聚焦产地环境对地理标志葡萄酒及葡萄稳定同位素特征的影响,他指出,稳定同位素技术对于食品真实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同一区域、同一品种的碳氧同位素可以指示葡萄酒经历的气候特征,从而间接指示葡萄酒的质量。
安吉白茶原产地茶山面积20.06亩,而外地“白叶1号”白茶种植面积大约有400万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石元值发现,不同产区的白叶茶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与稳定同位素比率分布具有显著差异,为白叶茶的产区来源鉴别和维护各地区的白叶茶市场秩序提供了技术支撑。
不同产区的药材品质和价格差异较大,迫切需要开发准确有效的道地药材溯源检测技术来保障品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杨健分享了其团队针对道地药材开发的检验检测研发技术。“原始谱段建模的话,大概45秒才能出结果,我们在方法上对它进行了优化,现在1—2秒就可以来计算出来。”杨健强调,地理标志的识别或特定产地的识别,需要满足市场的现实需求。
数据显示,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达4222.54吨,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截至2024年,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中食用菌产品达93项,其中香菇与木耳占比过半。但食用菌产业存在品质特征不明、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对食用菌功能成分和气味物质的识别,构建特征成分数据库,可以应用于产品开发或产地鉴别等场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赵晓燕表示。
“苦练内功,提高品质,是地理标志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真实性研究,是提升品质的保障。”业内人士指出,这对维护我国地标产品市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并保护商户利益、增强消费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崔丹阳)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