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走好品牌化路子,做好土特产富民大文章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徐根凯 更新时间:2024-12-03

上月22日至26日,2024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宁波10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和5家农家特色小吃经营主体带着1000余种产品亮相。精心布置的展区汇聚地道、优质的宁波特色优势农产品,受到杭城市民和客商的青睐。展会历时5天,宁波展区参观采购者超过32万人次,每家参展经营主体日均销售额逾2万元。(121日《宁波日报》)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一系列政策举措,传递出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强烈信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近年来,宁波坚持多主体培育、多要素发力、多产业融合、多举措并用,深入延伸产业链,层层提升价值链,优化重组供应链,创新完善利益链,实现“四链同构”,有力地推进了一产“强身”、二产“塑形”、三产“注魂”,为乡村产业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涌现余姚榨菜、象山红美人柑橘、奉化水蜜桃、浙东大白鹅、宁海土鸡等特色地域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有效期内“三品一标”164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314个、绿色食品300个、有机农产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如果说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五大振兴整体布局中居于首位,那么“土特产”则是产业振兴之路的路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文中强调,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环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很多“土特产”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产业。但也应看到,一些地区农业产业链长而不韧、品牌意识有而不强、小散乱,数字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等,依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普遍性难题。

品牌是面子,品质是里子。把“土特产”做大做强,打响品牌是关键。作为农产品的“名片”,保护好农业特色品牌,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原产地信誉,更是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营造农产品有序发展的市场氛围,对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就宁波而言,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地貌更是形成种类繁多的“土特产”。尤其是近几年来,企业用力,政府发力,宁波的“土特产”正焕发新生机。但若以“一流”目标来对照,在全市域产业能级、名牌名品产出等衡量指标上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提升品牌效应,保护品牌信誉,真正实现用好一个地理标志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发展一域经济目标,让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利双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