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农民致富 “崂山好品”擘画乡村振兴“丰收美景”
近日,青岛农品主流媒体调研行活动从崂山区启程,探寻乡村产业蝶变升级的密码、挖掘青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
特色农产品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餐桌,是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品牌建设则是农产品“出圈”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崂山区围绕农业品牌化建设,不断加大政策支持、财政扶持力度,让越来越多的“崂山好品”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带动农民致富 “崂山好品”擘画乡村振兴“丰收美景”
大馒头变成了“金饽饽”
汇聚了160余家馒头生产商家的王哥庄街道内,王哥庄大馒头已然完成了从餐桌面食到特色经济“领头羊”的华丽转变。
王哥庄大馒头拥有500余年的历史,“专供面粉+崂山水+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传统工艺”的独特配方,加上王哥庄人对非遗手艺的传承创新,让王哥庄大馒头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颜值与品质不断提升。
目前,王哥庄大馒头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已经成为崂山乃至青岛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之一。王哥庄街道聚焦自身发展优势,立足产业特色,链动产业矩阵,吸引160余家生产商汇聚于此,带动5000人就业。并通过编制《王哥庄大馒头团体标准》,合作研发《大馒头保鲜技术》,推出“馒馒一家人”IP系列文创产品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国庆节期间,王哥庄当地的160多家馒头销售商店每天的销售大馒头量约为10万个,每天的销售额有50多万元。截至今年九月底,全街道生产大馒头数量约1.2万吨,产值达到了1.3亿元。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现在的王哥庄大馒头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象征。
“小”茶叶成致富大产业
一杯崂山茶,万般青岛美。崂山区高度重视崂山茶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发扬,通过举办多类茶节活动,深度融合茶文、茶节、茶旅等,让“茶元素”成为了打造乡村文旅新生态的精髓。
从特色产业升级为特色文旅品牌,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现已跃升至17.58亿元,如今的“崂山茶”已经成为激活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黄金叶”。
以节庆促品牌、以丰收促增收,一年一度的崂山茶节,也成为崂山区塑造茶文化+乡村文旅的别样风景。茶乡音乐会、茶乡露营、非遗文化体验等不同板块,吸引着游客徜徉山海、浸润茶香。据统计,2024年第十九届崂山茶节,为崂山区引流50余万人次,拉动旅游收入2亿余元。
此外,崂山区出台《关于推动崂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对茶农和茶企业实施“五项直补”政策,包括物理防控设备、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和技术服务指导等,保障了茶叶生产品质。
不光产品畅销,还要增加线下体验。位于崂山区的云泉春茶场不仅发展茶业,还导入茶研学游等全新业态,建成了集特色产业、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该茶场是我国北方自然生态环境下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也是“江北第一名茶”——“崂山茶”之诞生地。此茶园生产的茶叶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保证了崂山茶真正做到绿色无污染,提高了崂山茶外在美誉度及内在品质,赢得老百姓的青睐,也成为崂山区产城人文融合和农文旅商融合的有力成果展示。
王哥庄大馒头、崂山茶等“崂山好品”见证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崂山实践”。
崂山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和文化IP,推动农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乡村振兴成果,为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