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做好“土特产”文章 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10月2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何建军介绍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相关工作情况。
何建军表示,近年来,全省上下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聚焦推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培强主体提升联农带农能力;着力提高特色产业发展质量三方面工作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据悉,2023年省级8条现代农业产业链产值达6123亿元,带动市级打造24条百亿级、县级打造127条十亿级产业链,形成了“省抓千亿级、市抓百亿级、县抓十亿级”特色产业发展体系。
其中,我省推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黄河流域内布局有黄土高原苹果、关中奶山羊、陕茶、秦岭猕猴桃、陕北肉羊、陕西生猪、蔬菜、陕北小杂粮、食用菌等9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实现集群覆盖重点产业链。共争取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17亿元,涉及区域内8市41个县(市、区),重点支持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提升,烘干仓储、预冷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以及科技支撑、信息平台建设和品牌培育等。
大力实施中省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黄河流域内共建设农业产业强镇项目42个,涉及区域内39个县(市、区),获得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4.31亿元;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0个,涉及19个县(市、区),累计下拨省级农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4800万元。重点支持建设集中连片、优质高效优质原料基地,提升智能分拣、分级分割、烘干储藏、包装运销等初级加工设施装备水平,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贮藏和加工车间,鼓励探索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等。
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项目,黄河流域内共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24个(占全省总数的73%),涉及24个县(市、区),每个加工园区补助省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左右,主要支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深加工技术改造及引进、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
据了解,黄河流域内累计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54家、省级龙头企业497家(分别占全省总数的83%、70%),支持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31个(占全省总数的79%),下拨省级农业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04亿元,主要支持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和物流设施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市场品牌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壮大等。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