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农业品牌强 振兴路更宽 ——内蒙古敖汉旗因地制宜做好发展文章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记者:宫立灵 通讯员 叶剑南 更新时间:2024-10-31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内蒙古敖汉旗依托地理优势资源,利用“一颗果”“一粒米”“一座棚”因地制宜做好特色产业文章,打造地区强势农业品牌,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合一”的产业振兴之路。

“一颗果”连接生态与经济

新中国成立之初,敖汉旗荒漠化面积占比达76%,自然植被不足10%,水土流失严重,如此困境下,植树造林成为防沙治沙的重要途径。因沙棘树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不怕沙埋,根蘖性强,且固氮能力很强,能够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适合敖汉地区气候和土壤特点,在治沙防沙的生态建设过程中,成为生态树种植的主力之一。

沙棘树不仅在生态环境改善中能够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沙棘果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名副其实的“维C之王”。敖汉旗利用沙棘树这一优势特点,大力发展沙棘产业链条,让“沙窝子”长出“金蛋蛋”。

2003年,作为土生土长的敖汉人,胥申创建了内蒙古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野生沙棘果、山杏仁为原材料,开发生产沙棘果汁饮料、杏仁饮料、沙棘油等产品。随着生产需求的不断扩大,沙漠之花公司逐渐从单一的饮料深加工发展成为集良种培育、林木种植、科研开发、生产加工与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运营企业。

利用这一颗营养价值高、受众面广的沙棘果,沙漠之花公司设计年生产能力5万吨,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4600万元。秉承高标准、高质量的生产要求,沙漠之花公司实现由传统生产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转变,科研技改力度的不断加强,也使沙棘、杏仁产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敖汉沙棘”已成功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充分发挥林业生态资源的作用,2017年,沙漠之花公司先后投资1400余万元,整合2166亩残次林地建设两个高标准沙棘产业园,栽植沙棘20余万株,现已发展成为承载着沙棘品种研究、苗木栽培、林木繁育、技术培训、溯源展示等多项功能的综合示范园。

“全旗16万亩沙棘林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依托。”胥申介绍,产业园的建成不仅是企业实现“生态+经济”创新路径的探索,每年还可吸收当地农民20人长期就业、50多人季节性就业,劳务支出达200余万元。凭借沙棘的防风固沙作用,周围6000多亩良田得到有效保护,间接带动乡村土地租赁与使用、残次林流转、厂房设施再利用、物流运输以及乡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功能完善。

“一粒米”融合文化与产业

提起敖汉旗,最为熟悉的广告词莫过于“敖汉小米 熬出中国味”。这一粒金黄的小米跨越时光,正在经历古老文明与现代潮流、传统旱作与现代农业、传统作物与精深加工的碰撞和融合。

敖汉旗积极推进“敖汉小米”区域品牌打造,通过品牌文化赋能、科技创新支撑、龙头企业培育、创新产品研发,农文旅融合,全方位提升敖汉小米品牌知名度和小米全产业链升级。以敖汉旗为核心,面向东北、覆盖蒙东辽西地区谷子产业区,建设了小米博物馆、旱作农业主题公园、世界谷种研发基地、农耕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办了农业文化遗产主题餐厅、小米饭农家院,开发了小米旅游产品。

北纬42°优质农畜产品黄金带,给予敖汉小米悉出天然的品质,赋予其上乘的口感。如今,敖汉旗年产谷子6亿斤以上,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食用以及文化旅游的“三产融合”态势,踏上小特产走向大产业、完善产业链到培育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敖汉旗积极推广小米使用方法,编写推出《敖汉小米使用指南》,填补了国家小米食用指南空白。敖汉旗多家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将原生态小米作为原材料融入产品研发。小米月饼、小米面包、小米锅巴、小米酥为代表的即食产品深受大众喜爱,深加工产品小米油、小米肽粉、平酸粟粉等备受市场青睐,敖汉小米从传统作物开始向“食品级”“商品级”精深加工产品转化。

“一座棚”架起高效与特色

作为敖汉旗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设施农业,架起高效与经济作物之间的桥梁。敖汉旗按照“宜菜则菜,宜菌则菌、宜瓜则瓜、宜果则果”的原则,努力培育特色作物,形成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相当的特色蔬菜、果品、食用菌种植区。

清晨,古鲁板蒿镇东他拉村设施农业冷棚区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采瓜、选瓜、运瓜。冷棚内种植的是有“健康果王”之称的玫珑蜜瓜,口感绵密、清甜。

“一类瓜每公斤6元,二类瓜每公斤3元,按亩产6000斤计算,今年每亩地可比往年增收3000元。”东他拉村种植户梁国民介绍,村里的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年带动当地百余人次就业,劳务费近120万元。

目前,敖汉旗已初步形成以萨力巴乡设施蔬菜产业园、四道湾子镇金丝蜜瓜产业园、贝子府镇食用菌产业园、金厂沟梁镇黑木耳产业园、玛尼罕乡葡萄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布局。20172024年,全旗设施农业规模从6319亩发展到6.44万亩,园区总数达72个。设施农业冷链物流、休闲采摘等发展势头迅猛,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型稳步推进。

近年来,敖汉旗因地制宜,坚持“有果吃果、有米用米、宜瓜则瓜”,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突破发展瓶颈,寻找新发展机遇,让沙漠开出“花”,也让传统农业推陈出“新”。“一颗果”“一粒米”“一座棚”的产业发展篇章还在续写,敖汉人民正在为这片土地持续注入生机与活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