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县:一粒好米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这次来,我们打算选出6000余份实验小材料,带回海南,利用南方的自然条件进行加代繁育,来年3月再带回庆安试种。一般这样的流程要重复三至四次,也就是大约需要三四年,才能选出2到4个成功的稻种。”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高级研究员裴又良手捧稻穗介绍道。
9月28日,在庆安源升河寒地水稻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实验田中,裴又良一粒一粒地认真查看着实验稻种的情况,他手中拿着笔,不时地在本子上记录着。自2008年起,裴又良便每年来到庆安源升河进行水稻育种。当被问及为何已经退休却还要回来继续选种时,他脸上洋溢着真心的笑容回答:“因为喜欢这份工作啊。”
在另一边,广袤的田野中,金灿灿的稻田连成一片,宛如金色的海洋。一阵轻柔的微风拂过,稻田泛起层层稻浪,美不胜收。庆安源升河寒地水稻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与久胜镇久旺村郭富屯农民莫占申一同行走在稻田里,仔细地查看收成情况。
莫占申手捧着稻穗欣喜地介绍:“这次的稻种稻穗饱满、产量也大,长势非常好,今年的收入肯定要比去年高。”稻田中种植的,正是庆安源升河寒地水稻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基于袁隆平院士种质资源库,与北方粳稻材料杂交,通过系谱选育,培育出的庆源34号水稻品种。
庆安源升河寒地水稻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兰东辉介绍,公司新培育的庆源32号和34号水稻特性良好,利于农民增收。庆源32号水稻属于长粒高产品种,抗性强、株高矮、杆硬,可以“旱直播”,省工省力。庆源34号水稻属于长粒中高端品种,分蘖率强、抗性好、空瘪率低、结实率高,稻花香粒型,散发清香,更受市场欢迎。
久胜镇久旺村农民莫占申算了一笔账:“庆源34号水稻价格是每斤1.7元,比普通长粒水稻每斤贵1毛钱,比普通小粒水稻每斤贵3毛钱,另外产量还高,所以今年收入能提高不少。”背靠企业“大树”,如今农民种水稻收入高了,水稻的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越。
庆安县是国家级制种大县,立足于七河开源、九河汇流的优越自然条件,积极推进水稻品种研发、繁育、推广,以绿色有机种植为基础、以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强化水稻良种繁育,牢牢掌握优质稻米的“种子芯片”。
一颗小小的稻米,鼓起了农民“钱袋子”,更镌刻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密码,连接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这背后离不开科研的力量。庆安源升河寒地水稻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级新型研发单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于2017年成立袁隆平寒地水稻改良院士工作站,202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肖国樱科学家工作室。公司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成功培育出了一批香型、优质长粒型粳稻优良品种(品系)。据了解,今年公司所有品种的推广面积达90万亩,同比增长50%。
一粒好米的铸成,除了着力科研,还离不开品牌建设。庆安积极承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绿色水稻文化节,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展销活动,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国际稻香米品牌中心”“品牌产业园示范基地”成功落户庆安。9月22日召开的2024国际稻香米品牌大会上,发布了世界稻米地理标志(县域)品牌百强榜单,庆安大米位列第2名,这充分表明庆安稻米产业在品牌化、标准化以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未来,庆安县将根植“寒地黑土”资源优势,推动构建“庆安大米”农产品品牌,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重要抓手,不断延伸稻米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持续提升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让农民丰收更增收、农业提质又增效。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