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河套三周年系列丨天衡制药:仿野生黄芪、红花有了质的飞跃
导语
2018年,由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联盟单位承担、由研究院执行院长主笔完成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编制完成。三年来,“天赋河套”以科学、系统、扎实的品牌顶层设计为指南,一步一个脚印开展品牌运营管理,创造性地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实现了知名度、影响力和销售力的同步提升,成长为代表区域形象的金名片。
值此三周年之际,《巴彦淖尔日报》《巴彦淖尔晚报》以专刊的形式回顾了“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成长历程以及给企业和区域带来的影响,剖析了“天赋河套”如何从河套地区走向“世界共享”的成长历程。本网站将连载本专栏,为其他区域的品牌运营提供借鉴。本篇是《天衡制药:仿野生黄芪、红花有了质的飞跃》。
2019年4月,天衡仿野生黄芪、红花被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年来,这些授权产品的种植和销售情况如何?就此,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采访。
品牌授权企业看变化:整体实现“大跨越”
内蒙古天衡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长松介绍,自从天衡仿野生黄芪、红花被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后,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以前仅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有些销路的仿野生黄芪、红花,“名气”越来越大。从建厂开始,天衡制药就着手培育有机仿野生黄芪和红花,毕竟有机药材在全国也是极少的,因为品牌影响力不大,在市场上没有议价能力,再好的东西也得不到认可。自从被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后,仿野生黄芪、红花在各方面都实现了“大跨越”。目前天衡制药的产品逐渐受到北京、上海、广州及国外高端养生人士的青睐。通过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天衡制药帮助农牧民实现了增收致富,并逐步打造出“一药一村 一药一镇”的产业化特色,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天衡仿野生黄芪何以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贾长松说,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就是在原生态道地产区,重建药材生长需要的野生环境——不用化肥农药、不用杀草剂、不用膨大剂、不用激素等任何化学药品,保留杂草和昆虫,完全靠野生环境下各种恶劣条件的胁迫和物种之间相互竞争的力量,激发出药材基因中潜藏的药效。天衡种植基地位于北纬41度、东经109度,南邻莫尼山,北傍阴山山脉。天衡制药的“玉衡”仿野生黄芪,都是以仿野生的方式,在干旱的荒漠上培育出的最原生态的优质黄芪。天衡制药始终严把质量关,所有药品的有效成分含量都比国家要求的高2~3倍。2018年,年产量只有176吨,2019年年产量增至193吨,种植面积从13500亩增长到目前的19700亩。
产业带动农户说效益:种70亩多收14万元
3年前,乌拉特前旗新安镇前进村林林组村民张成蛇还在天衡制药打工,他主要负责仿野生红花的种植培育。通过不断向技术人员请教学习,张成蛇后来熟练掌握了种植红花的技术。
之前,张成蛇家有近100亩土地,以种植玉米、葵花、小麦等农作物为主,一家四口的年收入有10来万元。学到技术后,他与家人商量想要将大部分土地用来种植仿野生红花。征得家人同意后,他将70亩土地用来种植仿野生红花。张成蛇说:“今年仿野生红花的长势很好,较往年种植玉米和葵花,每亩地多收入了2000元,70亩地多收了14万元。”这让张成蛇全家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他还告诉记者,剩下的近30亩土地有10亩种了够全家人吃的小麦和定单菜,还有20亩地种了专喂牲口的饲料玉米。
据张成蛇介绍,今年4月份整理完土地,5月上旬种上仿野生红花后,天衡制药的技术人员经常上门指导。提起天衡制药,张成蛇内心充满感激,他既感谢天衡制药的技术指导,又感谢天衡制药不受市场环境影响高价回收红花,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